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6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5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 毫秒
951.
We identify youth who are at risk for a critical transition from mental health to juvenile justice. A statewide longitudinal sample of Medicaid-eligible youth (aged 10–17) in the public mental health system (n = 5,455), during approximately one fiscal year (July 1, 1994–August 30, 1995),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risk factors for, and timing of, a subsequent juvenile justice detention or commitment during the three subsequent fiscal years (1994–1997).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ing were used. Risk factors for juvenile justice detention or commitment included being: male, black or Hispanic, in junior high school, involuntarily admitted to mental health, having a DSM-IV diagnosis of conduct disorder, alcohol problems, a constellation of risk behavior, and receiving prior mental health services. Factors that accelerate the timing of detention or commitment in the juvenile justice system after a mental health visit included most of the general risk factors except risk behavior and involuntary admission were no longer significant and having a DSM-IV nonalcohol drug use diagnosis, antisocial behavior, and school problems became significant. Our study helps to identify youth who are at risk for multiple system use so that they may be provided appropriate services to prevent multiple system use.  相似文献   
952.
推理心理研究中的逻辑加工与非逻辑加工评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胡竹菁 《心理科学》2002,25(3):318-321
本文对西方心理学研究中有关推理心理学争论的两个热点问题之一:逻辑推理与非逻辑推理之争的发展线索和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评述,指出了这两种理论争论中未能注意到的三个问题,并对试图解决这三个问题的“知识和试题双重结构模型”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53.
智能结构三层次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自强 《心理科学》2002,25(6):686-690
近些年来,在认知领域,理论整合的趋势日益强烈,德米特里欧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类智能结构与发展的“三层次”理论,使人们看到了理论整合令人鼓舞的前景。该理论认为人类智能是一个三层次体系,包括限定了信息加工潜力的加工系统、由一组用以理解不同现实和知识领域的专门化的能力系统组成的环境指向系统以及对这些系统起监控作用的超认知系统。最后,对该理论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954.
Needs assessment models have been generally focused 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prioritization of needs, analysing formal resources available in the community as possible solutions for existing problems. These kinds of models have assumed that formal services are the primary source of support for individuals in need. However, a great deal of the investigations in the field of Social Psychology have shown that the main source of help and support when facing a problem is not formal organizations, but people's own informal networks. In this article, we therefore propose a needs assessment model tha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analysing both formal and informal social resour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odel to assess Moroccan immigrants' needs in the south of Spain shows the anticipated low level of utilization of formal services and programmes, one that contrasts with the high use of informal networks as an essential source of social support for this group of immigrants. These results reveal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needs assessment models, and the importance of incorporating the analysis of informal social support as a key resource for need satisfaction, particularly in the case of immigrant populations.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55.
三成分心理系统:诠释传递性推理的新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right在传递性推理的研究中提出三成分心理系统模型以来,该模型理论成为了传递性推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三成分心理模型是在经典皮亚杰理论和传统信息加工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代表了人们进行传递性推理时所进行的传递性转换、顺序抽取和协调反应等三个主要的加工机制,在不同的加工机制中运用了不同的加工策略。在此基础上,文章讨论了三成分心理模型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56.
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接受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三观形成过程是与接受对象和接受环境互动的过程。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价值取向、意志品格决定着其三观接受倾向及信念内化的过程。三观信息反映现实的深度 ,与接受者内在认知结构和观念的契合程度 ,影响着其被接受的程度。而接受环境具有验证、巩固或修正、改变原有的三观观念的作用。应赋予三观以更深厚的文化基础和精神内涵 ,增强其理论创新和与现实的贯通性。  相似文献   
957.
论道德建设中的公正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情况下 ,道德建设究竟应当从何处下手 ,这是一个人言人殊的课题。公正原则既可从观念上 ,也可以从制度结构上为新时期的道德建设提供一个适合的切入口 ,进而为整个社会道德提供一个新的生长点 ;同时 ,公正原则也为我们落实和理解“以德治国”提供了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958.
公平与效率:优先性与制度安排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平与效率问题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 ,人们的讨论更是激烈。有人说公平优先于效率 ,有人说效率优先于公平。笔者认为公平与效率是分属不同分配领域的优先原则 ,效率相对于生产资料分配领域而言 ,公平则相对于生活资料分配领域而言。笔者运用博弈分析法说明 :公平与效率可以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可以达到最佳的结合。  相似文献   
959.
我们怎样做医学--关于医学哲学范畴与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要把医学哲学作为一门哲学学科来建设.在简要回顾对医学哲学研究对象的历史认识过程之后,提出以"我们怎样做医学"为医学哲学研究的问题逻辑主线,尝试建构一个医学的客体论、创造论、主体论、价值论与发展论的医学哲学应用理论体系,并对它的相关范畴、学术范式及理论意义展开了有益的讨论.  相似文献   
960.
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现代化进程,人类的内外环境和社会生活均已发生巨变.当代中医病因学和治疗学应及时研究全球气候的非周期性变化、城市环境致病因子等新要素,应该对心理因素、工作环境、生活方式致病作用的凸现作出相应的反应.即,对传统中医学的"三因制宜"体系应进行现代整合,以促进其辨证施治优势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