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2篇
  免费   989篇
  国内免费   594篇
  734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328篇
  2019年   370篇
  2018年   323篇
  2017年   404篇
  2016年   411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337篇
  2013年   924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探索课题研究的前提性问题是从事任何一项真正意义的学术研究不可缺少的准备性工作。内隐自我信息加工方式研究是社会认知心理学领域的一个前沿性课题,它是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人在无意状态下自动地加工与自我有关信息的过程和方式所进行的整体性研究。这一研究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而且具有其他研究无法替代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982.
在古代历法的发展过程中,<周易>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早期主要表现为用易数解释历数,这种作用在唐以后逐渐消失;"卦气说"曾在一段时期内被作为历法的内容;而<周易>的"治历明时"思想对于历法研究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成为重要的治历原则之一.无论如何,<周易>对于古代历法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983.
Previous research has documented a tendency for people to make more risk‐seeking decisions for others than for themselves in relationship scenarios. Two experiments investigated whether this self–other difference is moderated by participants' self‐esteem and anxiety levels. In Experiment 1, lower self‐esteem and higher anxiety levels were associated with more risk‐averse choices for personal decisions but not for decisions for others. Therefore, participants with lower self‐esteem/higher anxiety showed greater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comparison to participants with higher self‐esteem/lower anxiety levels. Experiment 2 demonstrated that this effect was largely mediated by participants' expectations of success and feelings about potential negative outcomes. Thes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threats to the self,” with a central role played by anxiety and self‐esteem threats in personal decision making but not in decision making for others.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84.
周雅  刘翔平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29(3):312-318,334
研究基于积极心理视角,考察抑郁个体在多个自我维度上,外显及内隐自尊的水平高低与稳定特性。被试选自高中学生,有效数据131人,分为抑郁(65人)与正常(66人)两组。所有被试在有/无应激两个时间点完成自我描述问卷II与改进内隐联想测验。结果发现,不论外显/内隐水平,抑郁个体倾向在指向个体内部的自我维度上具有积极自我,并且倾向在核心价值之外的自我维度上具有稳定自尊。由此证实,抑郁个体自我机制中的确存在积极成分。  相似文献   
985.
错误信念任务中的知识偏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观点指出,年幼儿童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发展变化,不是发生了概念变化的质变,而是知识偏差的表现。知识偏差是指当我们尝试理解一个更不知情的观点时,不能忽略自己拥有的额外信息并受此影响而产生偏差的倾向。本文对知识偏差的含义及其在错误信念任务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做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和分析,并就在错误信念任务中消除知识偏差影响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86.
语义启动模型以及启动范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启动效应一般分为两种——知觉启动和语义启动(概念启动)。语义启动的范式逐渐成为研究语义知识在大脑中是如何存储的主要研究手段。该文针对语义启动发生的3种机制:激活扩散模型,复合线索模型和分布式记忆模型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并且重点介绍了分布式记忆模型。同时对启动效应可以激活语义知识的范围作了一个简要的概括。  相似文献   
987.
李宏利  王燕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0):1544-1551
进化动机影响社会认知的研究关注社会认知的起源、机能及影响。进化动机影响社会认知的一般特点有(1)特殊性, 如成功地解决求偶问题的机制不能用来解决身体危险有关的问题, (2)灵活性, 如不同类别的环境线索自动地激活与线索类别有关的社会信息。借用传统的社会认知研究方法, 研究者发现特定的线索会启动相应的进化动机(如面孔吸引力启动人们的求偶动机), 进化动机激活后就能引导人们加工有利于这种动机(或目标)实现的信息(如性别相关的风险信息等)。未来的进化动机影响社会认知的研究可以结合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与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的理论假设, 以产生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88.
采用问卷法对26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身体自我认知对高中生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1)从总体上,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呈现出双性化发展的趋势;(2)母亲干涉保护,身体自我的力量、体育活动和自尊对男生的男性气质影响显著,而母亲温暖理解和身体自我的灵活对男生的女性气质影响显著;(3)身体自我的自尊会促进女生的男性气质特点,身体自我的力量对女生的女性气质有负向作用,身体自我的外表对女生的女性气质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89.
内隐自尊效应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8  
蔡华俭 《心理学报》2003,35(6):796-801
研究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对内隐自尊进行了研究和测量,同时还运用结构方程建模对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结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东方文化下内隐自尊是存在的,个体无意识中对自我持有一种积极的评价,但强度不如西方个体。(2)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是相对独立的两个不同的结构,二者间仅存在低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0.
关于隐喻的研究和应用在各个领域都有体现,并且呈现日趋增多的趋势,迄今隐喻已经成为工业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介绍了国外隐喻的理论发展、隐喻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以及总结了目前隐喻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隐喻理论从早期的局限于语言修辞的传统理论到具有广泛意义的现代认知理论,从揭示隐喻“靶”事物和“源”事物内在关系的相互作用理论到隐喻对事物逼真性的构造理论,这一系列的概念、理论发展和演化过程充分体现了隐喻在人类的认知和语言发展中的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隐喻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些领域包括网络技术、工程设计、人机交互、组织行为、企业管理等。然而目前对隐喻应用和研究仍旧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研究者的工作大都局限于描述性和解释性的研究,在使用隐喻思想进行的设计和评价时也仍旧缺乏一个操作性的参照基准,因此更为全面和深入地探讨对于隐喻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提供隐喻研究和应用一个整体的框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