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6篇
  3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通过三个实验考察了叠音姓名对人际知觉和态度的影响,并检验了性别特征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叠音姓名会让人们觉得评价对象更像儿童,更温暖,但也更缺乏能力。(2)叠音姓名对人际知觉的影响受到姓名性别特征的调节。对于女性化姓名,叠音姓名对温暖和能力知觉的影响会削弱。(3)叠音姓名对人际态度的作用受到工作类型的影响。人们会觉得叠音姓名的人更适合从事服务性的工作,非叠音姓名的人更适合从事技术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232.
According to Kant each person has an empirical character, which is ultimately grounded in one’s free choice. The popular Causal Laws interpretation of empirical character holds that it consists of the causal laws governing our psychology. I argue that this reading has difficulties explaining moral change, the ‘gradual reformation’ of our empirical character: Causal laws cannot change and hence cannot be gradually reformed. I propose an alternative Causal Powers interpretation of empirical character, where our empirical character consists of our mind’s causal powers. The resulting picture of empirical character allows for moral change and Kantian weakness of will.  相似文献   
233.
史冰  苏彦捷 《心理学报》2007,39(1):111-117
为进一步探讨儿童欺骗行为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在研究一中,分别引入陌生的成年女性、成年男性、同龄女孩、同龄男孩等四种游戏对手,探讨159名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在面对不同对象的情况下外显欺骗行为是否发生变化?结果表明,被试性别、对手年龄和对手性别三因素之间交互作用显著,儿童更倾向于欺骗成年女性以及和自己性别不同的同伴。研究二采用儿童社会化量表进一步考察儿童欺骗行为和其它社会性特点的关联。结果表明隐蔽的动作欺骗和意志维度显著相关,外显的动作欺骗和好胜心维度显著相关,说谎和自我概念维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34.
视野位置及刺激特征对目标搜索影响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杨  丁锦红 《心理科学》2007,30(2):344-347
在视觉搜索中,注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控制了刺激呈现的3种视野位置,旨在研究在不同视野位置上,各种因素发挥作用的情况。要求被试在4个项目中搜索某一特定的靶子,记录了反应时和多种眼动指标。结果发现,在不同的视野位置上,视觉搜索过程受目标状态和刺激特征的影响程度发生了变化。并且对形状和颜色特征的加工存在时间和加工位置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35.
采用数字再认与词汇再认双作业范式,从笔画、部件、整字层次,考察汉字错觉结合的层次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在汉字词识别中,两个相邻字(词)之间存在笔画、部件或字的互换错误,说明在笔画、部件和字的层次上存在错觉结合。(2)字的错觉结合率最高,其次是部件,笔画最低。(3)汉字词的错觉结合受刺激对的呈现方式、汉字结构和词性影响。  相似文献   
236.
全视野汉字词义联想的ERP特征与汉字认识的ERP甄别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实验刺激模式为“预备信号纯音-屏幕呈现一个提示字一屏幕呈现一个操作字”。令被试者用操作字联想出另一个字以组成词,并口述之。实验组依联想性质分为具体与抽象二项,另进行一项对照实验。每项实验的操作字皆分为认识与不认识两类,脑电记录点为Fz,Cz,Pz,P3-T5中点,P4-T6中点,主要观察到:(1)词义联想引起P3与正慢波(PSW)波幅增大。(2)不认识字联想可导致PSW波幅极显著地增大和潜伏期极显著地延长,(3)无论汉字是否认识,对照组PSW波幅较两个实验组皆高。(4)从PSW中提取出了反映汉字认识与否的纯心理性P800成分。(5)对照组的P800始潜时较两个实验组皆长,这些实验结果表明,除前人提出的PSW具有信息加工完成之认知含义外,PSW尚与汉字形音认知、联想等多重信息加工相关,很可能是复合波;汉字的形音义加工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难以分割;在本实验条件下可使用PSW或P800成分作为甄别汉字是否认识的客观标志。  相似文献   
237.
汉字识别中的语音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实验用启动掩蔽法探讨了汉字词识别中语音的作用。以五类高、低频汉字词对为材料,在三种启动时间条件下发现:高频形似音同目标字在25毫秒启动下有显著促进效应,而形异音同目标字在25和35毫秒有显著抑制效应。在低频情况下与上述相应的目标字表现出不显著的促进和抑制效应。此结果似乎表明汉字词识别过程具有程度不同的语音自动激活效应。  相似文献   
238.
蔡元培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在中国近现代伦理思想史上具有独特地位。他关于道德教育培养国民健全人格,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坚”,重视公德、私德教育以及道德教育途径与方法等等,对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39.
240.
In recent American political discourse, elections and debates tend to be presented by the news media as collisions of basic principles, with opposing parties advancing beliefs about what is right and what is wrong. When news coverage of an election campaign focuses on issues that emphasize rights and morals, voting behavior may be affected in two ways: Citizens become likely to form and make use of evaluations of the integrity of the candidates, and citizens become motivated to seek an issue-position "match" with candidates on those issues for which discourse is ethically charged (particularly when they hold a similar interpretation of the issue). These ideas were tested in an experiment in which labor union members an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ere presented with news stories about the contrasting positions of fictional candidates for elective office. Across three political environments, all information was held constant except for systematic alteration of a different issue in each environment. These three issues (abortion, gun control, and health care) vary in the types of value conflicts emphasized in news coverage. The results shed light on how individuals process, interpret, and use issue coverage in choosing among candid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