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7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10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青少年理想自我表征的丰富性及其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尝试对青少年理想自我表征丰富性进行量化研究,并着重从压力缓冲和人际交往角度探讨了理想自我表征丰富性对个体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以及理想自我表征丰富性与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理想自我表征丰富性不存在年龄差异,而在性别上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主要存在于初中男女生之间;丰富的理想自我表征有利于缓冲青少年对压力的负性体验,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在同学中的人缘.此外,理想自我表征丰富性对心理健康的调节主要通过弹性中介发挥作用,预示着理想自我表征丰富性可能是青少年弹性的重要构成成分.  相似文献   
22.
采用负性生活事件量表、自我批评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和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对333名初中生进行测查,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负性生活事件对初中生的自我批评和自我伤害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自我批评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3)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我批评的关系(中介效应的前半段路径)受到亲子关系的调节,即负性生活事件对自我批评的正向影响随着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的增强而减弱。因此,负性生活事件和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之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3.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生态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雷雳  陈猛 《心理科学进展》2005,13(2):169-177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给社会及个人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更是首当其冲。依据Bronfenbrenner的生态学模型,该文从微系统、中系统、宏系统以及处于生态系统中心的青少年自身4个方面,分别论述了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形成与发展的密切关系,从而提供了有关互联网使用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方面的一些初步知识  相似文献   
24.
张晓  陈会昌  张桂芳 《心理学报》2008,40(4):418-426
通过对102名托班幼儿的母亲和教师间隔9个月的两次测查,考察了母子关系、师生关系在儿童入园第一年的问题行为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控制了儿童入园三个月时的问题行为后,(1)母子关系无法直接预测入园一年时的问题行为,师生关系冲突性可以反向预测入园一年时的退缩和违纪问题;(2)儿童性别调节了母子关系冲突性对入园一年时攻击问题的预测,即母子关系冲突性对入园一年时攻击问题的正向预测作用仅对女孩成立,对男孩则不成立;(3)师生关系亲密性调节了母子关系亲密性对入园一年时的退缩、焦虑、攻击和违纪问题的预测,即母子关系亲密性对入园一年时各种问题行为的负向预测作用仅对师生关系亲密程度高的儿童成立,对师生关系亲密程度低的儿童则不成立;对师生关系亲密程度低的儿童来说,母子关系亲密性对入园一年时的焦虑问题甚至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5.
情境与互动:人际互倚及其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菊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2005,13(6):828-835
人际互倚理论主要关注群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依附关系。文章介绍了互倚理论的历史发展,论述了人际互倚理论发展中研究方法的改进:从结果矩阵到转换细目表。方法的改进推动了重视情境的人际互倚情境模式的发展,使人际互倚理论从研究静态人际互倚关系转向研究动态人际互倚的转换过程。该文还对人际互倚研究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26.

随着人工体内授精的技术发展与社会思维方式的变化,不仅颠覆了传统亲子关系的认定规则,同时也挑战了以亲子关系为基石的家庭法制。基于人工体内授精技术可能造成血统事实与法律事实的割裂矛盾,应当坚持保密认定、知情同意、风险自负、子女利益最大化等重要原则。同时,以类型化分析为基础,具体化阐释同质人工授精与异质人工授精在适用规则与利益衡量中的不同之处,以最大程度调适人工体内授精中所涉利害关系人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27.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以“医患关系”为关键词,分析近年来传播学视域的医患关系研究议题与进程,发现医患关系研究出现从“媒介”到“人”的研究转向。其中以“媒介”为中心的医患关系视角注重医患关系的媒介呈现和媒介宣传,以“人”为中心的医患关系视角注重媒介使用与医患信任建构、媒介与患者健康意向行为关系及新型医患沟通模式分析。同时,探讨提升中国社会的医患关系研究路径,提出未来研究更应注重制度和文化等语境,跳出实证主义范式以及单一的“医−患”二元视角,以推动医患关系研究的均衡与系统化发展。

  相似文献   
28.

叙事医学为人文社会学科介入医学范畴提供了建构性方案,使技术至上的医疗实践逐渐转向重视患者个体的生活价值、痛苦关怀的人文实践,对于医患主体间的鸿沟消弭、理解改善具有独到之处。然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视角下,依然需要对西方语境中的叙事医学方法论进行审慎反思,尤其是要考虑国别体制下的文化差异与社会现实,避免造成简单化搬运与应用。在扎根中国本土情境的基础上,探索适应我国的医疗卫生实践、构建和谐医患环境的叙事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29.

通过急诊医学的实践,借助博弈论方法分析了急诊医学中实施医患共同决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的现状,为急诊医学中实施SDM提供参考意见。分析发现,在急诊医疗决策中存在“公地悲剧”“蜈蚣博弈”“博傻理论”等博弈现象。急诊医学中的信息技术滞后、医患对SDM的认知不足、医患信任等因素是影响SDM在急诊医学中实施的重要博弈因素。通过推动急诊医学的信息化建设、SDM理念的普及和技能培训,借助博弈论的方法和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升互联网作为健康宣传和健康教育的工具作用,有利于SDM在急诊医学的应用推广,从而促进急诊医学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0.

梳理有关学者的关怀伦理理论观点,并基于关怀伦理的相关思想对疾病状态下患者的特性(脆弱性、自主性和依赖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目前医疗机构中主流医患关系模式理论(包括律法关系、家长制关系和自主决策关系)的局限性与不足,并将这类主流医患关系说纳入到基于关怀的医患关系之中,以重构适用于当前医疗行为模式和医疗行业现状、体现己他两利关怀思想的医患关系模式,最后阐述了基于关怀的医患关系中的“关怀”实践路径,包括引导性双向叙事、同情与移情以及关怀美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