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3篇 |
免费 | 114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91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180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47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40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21.
822.
抑制是一种领域一般(domain-general)的认知过程,它使儿童和成人能够抗拒习惯、自动化、诱惑、分心物或干扰从而适应存在冲突的情境(Diamond,2013)。抑制控制模型认为儿童或成人在问题解决中的失败并非是缺少相关知识与概念,而是抑制控制失败造成的。研究者采用负启动研究范式和脑成像技术在类皮杰任务、数学和科学问题解决中证实了认知抑制的作用。未来研究应把认知抑制与元认知的研究结合起来,探究认知抑制的发展轨迹及二者在问题解决中的相对重要性。同时,针对认知抑制训练的干预研究也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23.
可成字部件在汉字中的位置和功能多种多样。实验1采用部件启动范式考察在汉字识别中可成字部件在不同位置的功能。启动刺激为处于三种位置(主要义符位置、次要义符位置、声符位置)的可成字部件, 目标刺激为包含这三种位置可成字部件的汉字, 要求被试对目标字做词汇判断。实验2结合部件启动范式和视觉搜寻范式探查可成字部件在不同位置的功能。结果表明:(1)可成字部件处在声符位置时的启动效应强于处在义符位置时。(2)可成字部件作义符时的启动作用只出现在处于主要义符位置时。(3)处在声符位置的可成字部件启动不仅促进对包含声符位置部件的汉字的识别, 还促进对包含主要义符位置部件的汉字的识别, 但阻碍对包含次要义符位置部件的汉字的识别。(4)当启动部件处于次要义符位置时, 不影响对包含相关部件的汉字的识别。整个研究表明, 部件位置效应不仅包含部件位置对汉字识别的影响, 还包含部件位置频率对汉字识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4.
利他行为(Altruistic behavior)指以增加其他个体的福利为最终目标的行为, 它既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共情(Empathy)指个体感知或想象他人的情感, 并部分体验到他人感受的心理过程, 是利他行为的内在动机。已有研究证明, 安全依恋风格和安全依恋启动对个体共情和利他行为有积极影响。根据依恋理论和相关文献可以推测, 情绪调节和认知图式可能是安全依恋影响个体共情和利他行为的两种心理机制。未来可以探讨利他行为实施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远近及双方依恋风格匹配程度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验证安全依恋影响共情和利他行为的心理机制, 探讨利他行为对安全依恋的反向促进作用以及开发通过安全依恋培养个体共情能力和利他行为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825.
情绪调节对维持个体心理健康、适应社会生活十分重要, 然而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外显情绪调节, 目前我们对内隐情绪调节的认知神经机制的了解还非常有限。为揭示内隐情绪调节的核心脑区, 本研究使用句子整理任务启动内隐认知重评, 并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激活内侧前额叶特别是腹内侧前额叶(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vmPFC), 考察该脑区在内隐情绪调节中的因果作用。结果表明, vmPFC被激活的被试组(实验组, n = 40)在内隐认知重评启动条件下比tDCS伪刺激组(对照组, n = 40), 在观看负性图片时报告了更少的负性情绪, 同时负性图片诱发的晚正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 LPP)波幅更低(LPP是情绪体验强度的客观指标)。同时, 实验组比对照组在观看负性图片时表现出更低的枕区P1波幅(P1为早期视觉注意程度的客观指标)。以上结果说明, 激活以vmPFC为代表的内侧前额叶不但能增强内隐情绪调节的效果, 还能减少被试对负性刺激的早期注意分配。本研究是采用tDCS技术考察启动引起的内隐情绪调节的首次尝试, 研究结果不但表明了以vmPFC为代表的内侧前额叶在内隐认知重评中的关键作用, 还为临床应用研究指出了增强内隐情绪调节能力的神经调控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826.
进行了三个跨通道启动词汇判断实验,探讨汉语听觉词汇加工中声调信息对语义激活的制约作用。实验一和二使用具有相同音段信息、但不同声调信息的双音节合成词(如“条约”和“跳跃”)作为听觉启动词,与其中一个词有语义关系的双字词作为视觉探测词。语义启动词与其配对的声调不匹配词在第一音节的声调、第二音节的声调、或两个声调上有所不同。实验三改变语义启动词的第一或第二音节的声调,以产生声调不匹配的假词启动项;实验三还同时变化了原来的声调与产生的声调之间的相似性。实验结果表明,声调不匹配的启动项目是否产生显著的启动效应取决于词汇竞争的环境、声调输入与深层声调表征之间匹配的程度,以及不匹配的声调所在的位置。文章从语音输入中的声调信息如何激活词汇表征、声调信息如何存储在心理词典中、声调对语义激活的制约作用如何受竞争环境的影响这三个方面讨论了研究的发现。 相似文献
827.
采用WMS-CR、WISC-CR和4项内隐记忆任务(偏好、自由联想、字根补笔和字辨认)观察一例右侧大脑发育不全患者和两组正常对照的知觉性启动效应和语义性启动效应。发现该患者智力发育迟滞、记忆功能严重障碍,但两种启动效应正常。显示右侧大脑皮层发育不全不影响两种启动效应任务操作,启动效应与右侧大脑皮层分离。不支持Keane等人认为知觉性启动效应的神经学基础在大脑皮层的结论。结合先的研究结果认为知觉性启动效应可能与基底神经节有关,语义性启动效应可能与左侧大脑皮层有关。 相似文献
828.
以额叶损伤病人为被试,探讨在知觉型联想启动和知觉启动中,额叶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实验任务包括颜色命名和词命名任务,以及相应的再认任务。结果表明,额叶损伤病人在颜色命名和词命名任务中,对旧词和重组颜色词的命名时间都没有明显差别,联想启动和颜色启动效应受损,但轻度记忆损伤病人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再认成绩相似。相关分析发现联想启动和颜色启动与额叶的多项功能有中度相关。这表明,额叶参与了知觉型联想启动效应和知觉启动,并且与其抑制和注意等执行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29.
基底神经节的认知和记忆功能是近年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该研究采用两项语义性启动效应(自由联想、偏好)和一项知觉性启动效应(字辨认)任务,发现基底神经节损伤、分别伴两侧海马或右侧丘脑损伤的两例患者的语义性启动效应正常,知觉性启动效应障碍。由于先前研究已经证实海马或丘脑结构与启动效应无关,因此该两例患者表现的知觉性启动效应障碍可归因于基底神经节损伤,进一步证实了王常生等人认为基底神经节可能具有或参与知觉性启动效应调节作用,与语义性启动效应无关的观点。 相似文献
830.
采用快速命名方法探讨不同加工水平对联想启动效应的影响。被试分别在深、浅加工条件下学习一系列颜色词,然后完成颜色命名和再认任务,并设立词命名任务,以比较联想启动和知觉启动的异同。结果表明,在颜色命名任务中,深、浅加工条件下均可形成对颜色词的启动效应,但浅加工条件下的再认成绩明显低于深加工,出现了联想启动和再认的分离现象。词命名表现出与颜色命名相似的结果,但它们在有意识回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提示知觉表征系统单独并不能支持联想启动,联想启动可能是多个记忆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