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39篇 |
免费 | 350篇 |
国内免费 | 660篇 |
专业分类
29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90篇 |
2021年 | 78篇 |
2020年 | 148篇 |
2019年 | 139篇 |
2018年 | 127篇 |
2017年 | 149篇 |
2016年 | 177篇 |
2015年 | 96篇 |
2014年 | 148篇 |
2013年 | 447篇 |
2012年 | 129篇 |
2011年 | 162篇 |
2010年 | 94篇 |
2009年 | 128篇 |
2008年 | 120篇 |
2007年 | 118篇 |
2006年 | 98篇 |
2005年 | 84篇 |
2004年 | 59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关联性记忆错觉的产生与保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两项实验对关联性记忆错觉的产生与保持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关联性记忆错觉接近学过词的回忆水平,但它的产生不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时间变量对关联性记忆错觉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关联性记忆错觉不同于学过的词,在延迟加快时没有系列位置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42.
43.
图形项目记忆与位置来源提取的ER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方法研究大学生图形项目记忆与位置来源提取新/旧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学习屏幕左侧(或右侧)呈现的图形后在屏幕中央呈现某一测验项目(已学图形或新图形),对受试者进行两类测验:其一是判断该项目是否已学过;其二是将从某侧学过的测验项目判断为目标,而将其它测验项目判断为非目标的来源测验(排除任务)。实验结果表明:图形位置来源提取比项目再认新/旧效应的头皮分布更广,持续时程更长;与前人相同实验范式的研究结果相比,本研究位置来源提取效应的头皮分布范围较广;非目标-旧图形与目标图形新/旧效应的头皮激活程度不同。上述结果说明:图形位置来源提取比项目再认激活的大脑区域更多,这与双重加工模型的观点一致;实验范式和来源知觉的特性共同调节来源记忆新/旧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意识水平对来源信息提取的新/旧效应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中国人的群体参照记忆效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自我参照效应范式中加入参照认同群体加工任务,比较了中国被试在参照中国人和参照美国人进行记忆加工时的再认率及“记得”与“知道”判断的成绩。两项实验结果一致表明,参照中国人加工的再认成绩显著高于参照美国人,表明记忆加工的认同群体参照效应,而在“记得”与“知道”指标上并无差异;参照中国人加工的再认成绩和“记得”判断成绩显著低于自我参照加工。根据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的分类方法,自我参照效应反映了个体自我对于记忆加工的影响,群体参照效应则主要反映了集体自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竞技运动中自我控制的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控制的逆效应是指在高压力下,在进行努力地自我控制的过程中产了与意愿相反的心理状态的现象。文章介绍了逆加工理论的双过程模型,评论了与竞技运动相关的动作控制、情绪控制、消极表象抑制、放松和集中注意的心理控制的逆加工效应研究,并指出竞技运动中自我控制的逆加工效应研究存在三方面的局限:缺乏生态学效度、心理控制的逆效应的测量不够客观和应对策略研究不足,未来的研究应该在这三个方面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46.
学习判断是元认知判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个体对随后的记忆成绩的预测。当个体在多次学习-测验任务中学习词对时,学习判断出现了练习伴随低估效应。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并提出了多种理论,如线索应用模型,提取流畅性假说和基点-校正假说。但是,Koriat等人通过分析发现练习伴随低估效应可能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效应共同影响作用的表现,并由此提出了记忆去偏差假说。文章指出了目前研究中还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7.
To date, research on the predictive validity of implicit self-esteem for depressive relapse is very sparse.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ssessed implicit self-esteem using the Name Letter Preference Task and explicit self-esteem using the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 in a group of currently depressed patients, formerly depressed individuals, and never depressed controls. In addition, we examined the predictive validity of explicit, implicit, and the interaction of explicit and implicit self-esteem in predicting future symptoms of depression in formerly depressed individuals and never depressed contro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urrently depressed individuals reported a lower explicit self-esteem as compared to formerly depressed individuals and never depressed controls. In line with previous research, all groups showed a positive implicit self-esteem not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Furthermore, after controlling for initial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implicit but not explicit self-esteem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depressive symptoms at six months follow-up. Although implicit self-esteem assessed with the Name Letter Preference Test was not different between formerly depressed individuals and never depressed controls, the findings suggest it is an interesting variable in the study of vulnerability for depression relapse. 相似文献
48.
本研究以上海行政区为划分标准,探讨了"上海人"和"非上海人"群体的地域刻板印象以及"内-外群体效应"。结果发现:(1)IAT结果表明,被试在不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高于相容条件(t(25)=3.282,p<0.01);(2)SEB结果表明,被试对于不符合刻板印象的句子做出解释的次数显著多于符合刻板印象的句子(t(73)=2.844,p<0.01),且不同地域来源的被试做出的内、外归因也有显著差异(t(72)=3.172,p<0.01)。研究采用两种测验方法证实了地域刻板印象的存在,并且通过实践验证了SEB作为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9.
纯粹接触效应是指个体接触一个刺激的次数越频繁,个体对该刺激就越喜欢的现象。本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刺激的呈现次数与位置对纯粹接触效应的影响。实验1讨论了纯粹接触效应与刺激呈现次数之间的关系,发现刺激的偏好程度和再认成绩在不同的刺激呈现次数水平上都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2讨论了纯粹接触效应与刺激呈现位置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不同呈现位置上刺激的偏好程度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再认成绩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