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3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42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414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62篇
  1984年   68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49篇
  1981年   51篇
  1980年   50篇
  1979年   48篇
  1978年   79篇
  1977年   64篇
  1976年   70篇
  1975年   57篇
  1974年   53篇
  1973年   4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焦虑和建议者的善意程度对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一采用电影片段来诱发被试的焦虑情绪,实验二采用特质焦虑量表选取高低特质焦虑的被试参加实验。研究发现:(1)焦虑情绪对建议采纳有影响,焦虑情绪下的被试,其建议采纳程度大于处于中性情绪状态的被试。(2)高低特质焦虑的被试建议采纳程度没有显著差异。(3)建议者的善意程度会影响建议采纳,高善意建议者的建议更多地被采纳。  相似文献   
162.
压后皮质在大脑中紧邻胼胝体压部,在空间导航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具体功能尚未明确。目前存在空间更新、地标领航和参照系转换三种观点。本文通过梳理上述观点,认为压后皮质的功能为对认知地图与环境布局进行映射,这种映射功能有助于解释压后皮质在基于认知地图进行导航过程中的激活。未来研究应该关注对压后皮质的功能分区,也要关注压后皮质与不同脑区的连接,这将对进一步理解其功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3.
采用问卷法对1406名初一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不良同伴交往在父母婚姻冲突与初中生攻击行为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冲动性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之后,婚姻冲突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攻击行为;(2)不良同伴交往在婚姻冲突与攻击行为关系间起着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3)冲动性对中介路径"婚姻冲突→不良同伴交往→攻击行为"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64.
计划行为理论述评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计划行为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最著名的态度行为关系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意向是影响行为最直接的因素,行为意向反过来受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计划行为理论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为领域的研究,并被证实能显著提高研究对行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文章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全面概述,包括理论的提出、内涵、测量方法以及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并指出了理论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5.
文化现象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但涉及文化的继承、弘扬问题,就不能不涉及到价值判断,梳理中医学积极的价值体系应是中医的人文文化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有效性与探索治病规律、治病原理的特质决定了其自然科学属性。对于中医学无论进行怎样的人文文化研究,都不应当排斥对中医的科学文化的追求。对于中医学进行人文文化研究应当避免各种科学名义的干扰,同时也要避免用人文文化的研究方法解决具体的科学问题。中医学的科学研究应当与其积极的价值体系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6.
研究了1965年~2015年美国高等临床药学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形式结构和分布结构等宏观结构的变迁情况。从临床药学实践、药师动态短缺、产业结构基础、办学经费来源、人口地理分布等方面,对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临床药学教育体系宏观结构变迁情况进行归因分析。在总结并肯定美国高等临床药学教育体系极高的市场敏感性和较强的结构优化灵活性的同时,探讨了美国高等临床药学教育体系宏观结构变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7.

明清时期岭南巫鬼之风颇盛,巫医活跃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考虑,明清朝廷将巫医视为荒诞不经的惑众者,并对其进行严厉打压。于是,在官方的有意塑造下,巫医呈现出了一种自私自利的“黑暗”形象。然而,抛去官府的外衣后,文人笔下的巫医则越来越“常态化”,且巫医的社会身份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地方文士的认同。而在民间百姓的生活中,巫医又扮演着“社会治愈者”的角色,并逐渐被塑造为地方神灵。巫医“化身为神”这种现象的背后,正是其在地方社会得到认可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8.

海德格尔与列维纳斯都“直面”死亡问题,并对死亡的本性、自我与死亡的关系以及他人之死与自我的关系等问题做出充分回应。海德格尔认为死亡是始终“悬临”于此在生存之中的向终结存在的方式,死亡构成了此在最为本己的整体能在,并展现为主体“我-能”的意向性结构。列维纳斯却要打破生存论上的死亡“悬临”,消解主体的“我-能”,并将“向来属我”的死亡孤独转换为伦理学上“异质属他”的死亡责任,由此,死亡不再是此在为自身存在负责的方式而是为“他者”担负责任的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169.

受封建文化的影响,古代女子鲜少能在医学上有所造诣。女医成长主要依赖家族资源,成才具有偶然性。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女子教育的兴起,诞生了近代第一批女子中医学校。自李平书开设我国近代第一所女子中西医学校始,到丁甘仁开办的上海女子中医专门学校,再到王慎轩兴办的我国近代第一所妇科函授学校,近代女子中医教育呈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地域化以及专业化的转型趋势,不仅反映了我国中医教育事业曲折的发展历程,而且反映了近代女性解放的历史进程,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0.

波兰籍传教士卜弥格(Michel Boym)是17世纪中医西传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其作品《医学的钥匙》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旨在对这部著作的文章架构与基本内容作出分析并从中管窥卜弥格对中国医学身体知识的认识。其中,卜弥格个人的欧洲古典医学和哲学背景对中医知识的阐释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他对于中医知识体系内身体知识的解读可归结为三种类型:一是左右二分的身体;二是以圆为图式的身体;三是不断变化的身体。实际上,卜弥格的这三种身体观念是一套兼具中欧两种医学的特点,却又与二者都有差别的一种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