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在快乐中培养少儿的道德品行是亚里士多德音乐教育思想的道德目标。在审美通感的基础上,通过道德移情进行理性灵魂的德性活动,是音乐教育培养少儿道德品行的心理机制。“执中”为善、积习成德是音乐教育培塑未来道德公民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12.
This article assesses the mechanisms whereby first-person narratives featuring stigmatized immigrants improve outgroup attitudes and encourage intergroup contact among prejudiced individuals. We rely on a 2 (imagined contact vs. control) × 2 (similar vs. dissimilar message protagonist) experiment on a systematic sample of native British adults. Results show that encouraging imagined contact prior to reading a short testimonial featuring an immigrant protagonist who is similar to the recipients in terms of social identity enhances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protagonist, thereby improving outgroup attitudes and encouraging intergroup contact, and especially strongly among those who are prejudiced toward immigrants (i.e., high on modern racism).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for the work on imagined contact, narrative persuasion, and identification, as well as for public communication campaig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13.
The situationist challenge to virtue has convinced many philosophers to adopt an empirically grounded methodology. I argue that this methodology requires us to reconsider conceptualizations of and evidence on character from experiments involving Asian subjects because it is precisely in these experiments that we see a remedy for the problems exposed by situationism. Since both situationists and defenders of virtue fall short of abiding by the part of their methodological commitment associated with remediation, evidence from the experiments is relevant for most participants in the debate. I show that the evidence indicates something important about remediation: the point is not to avoid the concept of virtue or character, but to deploy a holistic thinking style that has been observed among some populations in Asia. Holistic thinking involves (a) a tendency to explain behavior in term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erson and situation variables and (b) an incremental understanding of character. The paper ends with a brief sketch of an account of character from holistic thinking that also highlights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in managing situations.  相似文献   
214.
任晓倩  方娴  隋雪  吴岩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7):1174-1185
手写体文字与打印体文字的识别过程存在很大差异, 与打印体文字相比, 手写体文字的识别受文本材料的影响更大, 具体包括文字的物理结构特性、文字特性、书写风格等。有关神经机制的研究发现, 手写体文字识别加工所涉及的脑区与打印体文字有所区别, 它既包含识别打印体文字的枕叶和外侧额顶叶, 还涉及到手写体文字识别的文化特异性脑区, 包括左后侧运动皮层, 外侧前额叶和后侧顶叶皮层。手写体文字加工既涉及整体加工, 也涉及特征加工, 加工方式既有其特异性, 又有与打印体文字的共同之处。未来研究应该进一步探究大脑在识别手写体文字时, 怎样在嘈杂的视觉信息中提取目标词, 并考虑手写体文字识别理论模型的构建, 以便更好地解释手写体文字的识别过程。  相似文献   
215.
具身理论已经成为消费者行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 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但国内相关研究却非常匮乏。为了推动国内研究在这一领域的发展, 从视觉、触觉、味觉和运动知觉这几个方向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在视觉特征方面, 主要考察了上下、左右和大小特征的作用; 在触觉方面, 主要考察了软硬、重量和温度的作用, 在味觉方面, 主要考察了甜和苦的作用; 在运动知觉方面, 主要考察了上下运动、趋近远离运动和关闭动作的作用。最后, 根据以往研究的局限, 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16.
品格优势是积极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具体指通过认知、情感和行为反映出来的一组积极人格特质, 也是促进个体身心健康与幸福感, 缓解抑郁与压力的良好资源。通过实验干预等方法的研究表明, 品格优势对个体(积极体验、身心健康、员工创造力、工作呼唤)和组织(工作绩效、领导力、组织有效性)均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不过, 目前品格优势与积极构念的关系研究较多, 而品格优势要素之间及其与才干优势之间的关系研究很少, 研究方法也较为单一。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217.
本研究进行了两个实验,启动词和目标词相关联的分别是首字同音和尾字同音。实验1采用决定任务,未发现语音作用,而实验2采用命名任务,只发现了首字同音作用。与中文单字词和拼音文字相比,中文双字词的语音类似在词汇通达中起有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18.
对中医的科学性评价,应考虑到评判价值的非中立性,通过对中医的历史及未来发展的分析和我们科学观念的改变去完成。  相似文献   
219.
本文针对当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现状,提出了健康 者社会性格的概念,通过调研发现其维度由八个因素构成,分别的集体主义,独立性、依存性、支配性与安定感,获取了健康带菌者社会性格的分类及其特征,并分析与其健康、病态社会性格的关系。  相似文献   
220.
帛书《易经》卦爻辞有大量与通行本相异的文字,需要考释。本文仅以通行本之"惕"字为例,论证帛书本异字"氵易"(即《小畜·六四》"血去惕出"的"惕"字,帛书写作"氵易"字)是""字之别写,而""通"",""的古体为"",故可校"惕"字为""字之误或原本相通。同时,帛书《乾·九三》"夕(残字)若厉"的"",讼卦卦辞"洫宁"的"洫",《·九二》"亻易号"的"亻易";通行本《师·九二》"王三锡命"的"锡",《涣·上九》"血去逖出"的"逖"字等,都得到相应的校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