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0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25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汉字频率和构词数对非汉字圈学生汉字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新 《心理学报》2006,38(4):489-496
探讨汉字频率和构词数对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汉字学习效果的影响。实验要求被试对已学过的不同频率和构词数的汉字写出拼音并组词,结果显示,汉字频率对汉字学习效果有影响,而且频率效应的大小受笔画数的制约;实验未发现构词数对汉字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语言输入的频率是影响汉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52.
工作绩效的结构及其与胜任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旨在验证党政领导干部对下级工作绩效评定的结构,并探讨其与胜任特征之间的关系。两个省市的450名党政领导干部完成了对自己下级的工作绩效和胜任特征的评定。结果表明,评定下级干部工作绩效的两因素结构,即任务指向和个人素质,得到了验证;分别以工作绩效的两个二阶因素为因变量,以胜任特征的七个维度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胜任特征可以解释工作绩效的“才”和“德”成分54.5%和55.3%的变异。胜任特征和工作绩效中“德”和“才”的成分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既可以相互促进,也可以交互抑制。文中还对这一结果的含义及本土化研究的意义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253.
Along with the Chan’s “linguistic turn”, the significance of sutras, which were despised and even regarded as the obstacle to complete enlightenment, became accepted by the Chan. Due to Yanshou’s contributions, the principle that emphasized the diversity of teaching in term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aning and expression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has been changed into a system which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root/branches relationship of the mind and words. According to Yanshou,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Chan and doctrinal teachings is resolved by highlighting the significance of words. Yanshou’s work greatly inspired the Chan’s interest in words in the Song Dynasty.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iangsu Shehui Kexue 江苏社会科学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2005, (5): 109–113  相似文献   
254.
面向隐喻计算的语料库研究和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隐喻计算化研究是中文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一个前沿课题,然而研究所需要的隐喻语料资源却极其有限,对隐喻计算研究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对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面向隐喻计算的语料库的设计和构建方法,并设计构建了一个具有一万句规模62万字的汉语隐喻标注句库以及一个面向隐喻识别的汉语常用动词搭配库。这些资源的构建建立在对隐喻现象的深入分析基础之上,是隐喻计算模型研究的基础性资源,对汉语隐喻的认知计算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55.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亚类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阅读水平匹配组为参照对29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认知缺陷模式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不同亚类型阅读障碍儿童的汉字识别模式。结果表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存在不同的亚类型,以语音缺陷型、快速命名缺陷型及两者结合的双重缺陷型为主,与英语国家研究中的双重缺陷假设一致。语音缺陷型儿童汉字识别时有更多的语义错误,对声旁中的部分语音线索不敏感;快速命名缺陷型儿童汉字识别时依赖声旁语音线索,表现出阅读发展的一般延迟;双重或多重认知缺陷型是阅读损伤最严重的亚类型  相似文献   
256.
不同母语类型留学生表达汉语句子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永德 《心理学报》2004,36(3):274-280
以汉语句式为测试材料,研究留学生母语是否影响他们习得汉语的问题。结果发现,留学生在主动宾句、主谓谓语句/领属句、主谓谓语句(受事主语句)和“把”字句2上的成绩表现出与其母语类型相关的规律性,母语是英语的留学生与母语是日语和韩语的留学生有显著差异。与母语语法规则接近的汉语句式较易掌握,反之就较难。这一结果提示,母语语法影响留学生习得汉语语法,在初等汉语水平阶段需要按授课对象的母语类型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257.
速度、步幅与窗口对引导式中文文本阅读工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仁德  符德江  李忠平  沈模卫 《心理科学》2001,24(2):141-144,233
引导式显示是在视觉显示终端(VDT)上呈现动态文本的主要方式之一.本研究考察了显示窗口大小、跳动步幅、显示速度等因素对引导式中文文本的阅读工效的影响.实验中采用了3(跳动步幅,被试内变量)×3(显示速度,被试内变量)×2(显示窗口大小,被试间变量)的混合设计,共有18个被试参加了实验.结果发现(1)跳动步幅、显示速度和窗口大小均影响中文文本的阅读工效;(2)达到最佳阅读工效的实验条件在速度和步幅上分别集中于200~400字/分和1~3字/步.最后本文结合中文阅读的相关眼动研究,对这些结果的成因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58.
应激对中国地鼠糖尿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实验性应激、情绪性、笼架水平在中国地鼠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强度及其交互作用,以确定中国地鼠糖尿病发生危险因素。结果表明实验性应激(震动、旋转合并限制)能促使中国地鼠血糖水平显著升高,糖尿病发病率增加,发病年龄提前;高情绪性中国地鼠,随着实验时间延长,其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并稳定在一定水平;析因方差分析提示,实验性应激与动物情绪性的交互作用对实验后中国地鼠的血糖变化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9.
汉字识别中形音义激活时间进程的研究(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别采用基于语义的和基于语音的启动范畴判断作业,在不同的SOA条件下,考察高频汉字识别中形音义信息激活的相对时间进程。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高频汉字形音义激活的时序为字形—字义—字音的顺序。这一结果揭示,高频汉字字义的提取更符合直通理论的预期。高频汉字的语音是自动激活的,但语音的激活可能发生在字义通达之后。  相似文献   
260.
In this review, we examine the construct of self-esteem from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e also explore the role of childrearing practi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elf-esteem in these different cultures. In doing so, we first review the concepts of emic (i.e., variations in patterns of behavior within a given culture) and etic research (i.e., variations in common patterns of behavior or activities across cultures). Then, we invoke Berry's notions of “imposed-etic” and “derived-etic” approaches (J. Berry, 1989) in understanding crucial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that are evident in the literature. We pose basic questions such as: (1) What does self-esteem “look” like in Chinese children? (2) How do childrearing practices in China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self-esteem in children? And, (3) what are the limitations of cross-cultural research in understanding a phenomenon such as self-esteem? We suggest that self-esteem does not “mean” the same things across these collectivist and individualistic cultures. We conclude our discourse with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for clinical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