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01篇
  免费   1091篇
  国内免费   671篇
  12463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258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553篇
  2019年   588篇
  2018年   498篇
  2017年   573篇
  2016年   508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437篇
  2013年   1479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440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460篇
  2008年   528篇
  2007年   518篇
  2006年   533篇
  2005年   470篇
  2004年   406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279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2篇
  1985年   134篇
  1984年   128篇
  1983年   108篇
  1982年   95篇
  1981年   70篇
  1980年   75篇
  1979年   72篇
  1978年   102篇
  1977年   62篇
  1976年   49篇
  1975年   33篇
  1974年   24篇
  1973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Syntactic priming in language production is the increased likelihood of using a recently encountered syntactic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wo theories of why speakers can be primed: error‐driven learning accounts (Bock, Dell, Chang, & Onishi, 2007; Chang, Dell, & Bock, 2006) and activation‐based accounts (Pickering & Branigan, 1999; Reitter, Keller, & Moore, 2011). Both theories predict that speakers should be primed by the syntactic choices of others, but only activation‐based accounts predict that speakers should be able to prime themselves. Here we test whether speakers can be primed by their own productions in three behavioral experiments and find evidence of structural persistence following both comprehension and speakers’ own productions. We also find that comprehension‐based priming effects are larger for rarer syntactic structures than for more common ones, which is most consistent with error‐driven accounts. Because neither error‐driven accounts nor activation‐based accounts fully explain the data, we propose a hybrid model.  相似文献   
862.
863.
We present a schizophrenia patient who reports “seeing rain” with attendant somatosensory features which separate him from his surroundings. Because visual/multimodal hallucinations are understudied in schizophrenia, we examine a case history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these hallucinations in self-disturbances (Ichstörungen). Developed by the early Heidelberg School, self-disturbances comprise two components: 1. The self experiences its own automatic processing as alien to self in a split-off, “doubled-I.” 2. In “I-paralysis,” the disruption to automatic processing is now outside the self in omnipotent agents. Self-disturbances (as indicated by visual/multimodal hallucinations) involve impairment in the ability to predict moment-to-moment experiences in the ongoing perception-action cycle. The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to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self-disturbances complements efforts to model psychosis using the computational framework of hierarchical predictive coding. We conclude that self-disturbances play an adaptive, compensatory role following the uncoupling of perception and action, and possibly, other low-level perceptual anomalies.  相似文献   
864.
高娟  王鹏  王晓田  孙倩  刘永芳 《心理学报》2020,52(5):633-644
以福利权衡率(WTR)为利他程度的指标,通过3个实验逐步深入地考察了得失情境下他人参照点及心理距离对自我-他人利益权衡的影响。实验1的结果表明,得失情境并未改变被试的WTR。实验2引入他人底线、现状和目标三个参照点变量,发现被试获益情境下的WTR高于损失情境,且WTR从高到低依次为他人临近底线、目标和现状;他人临近底线时,被试在获益情境下的WTR高于损失情境,而他人临近现状和目标时,个体在得失情境下的WTR无显著差异。实验3进一步引入心理距离变量,发现心理距离较近他人的WTR高于较远他人,且与得失情境和参照点发生了复杂的交互效应,得失情境的主效应消失了,但总体上并未改变实验2发现的参照点效应。这些结果对于更深入地理解得失不对称效应、三参照点理论及社会折扣和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研究的相关发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65.

从关系框架理论出发,通过接纳承诺疗法核心病理过程分析抑郁反刍,探究接纳承诺疗法治疗抑郁反刍理论意义上的可能性,并提出在临床中如何治疗抑郁反刍。首先,分析抑郁反刍的理论意义以及临床症状,通过接纳承诺疗法病理视角发现抑郁反刍可以被病理过程解构,指出接纳承诺疗法治疗抑郁反刍理论上的可能性。其次,根据理论分析提出接纳承诺疗法通过提升个体心理灵活性以及明确人生价值来治疗抑郁反刍的方法。最后,阐述接纳承诺疗法治疗抑郁反刍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66.

运用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对患者和家属参与患者安全概念的演化、替代术语和相关术语、前因变量、结果、概念属性、定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概念属性包含过程、行为及环境3个领域,4个重要特征分别为个性化、获取、投入及治疗联盟,其前因变量为患者的疾病、健康信息或护理协调的混乱、新政策号召的尝试。结果包括保障患者安全、减少医疗费用和确定最佳做法。澄清患者和家属参与患者安全的概念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对其的重视与了解,为临床的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7.

《WHO胸部肿瘤分类(第5版)》中的肺肿瘤分类目录把肺原位腺癌从腺癌目录中移出, 归类到腺体前驱病变。肺磨玻璃结节临床考虑原位腺癌时,如何进行临床决策更易造成偏差, 到底是随访还是手术值得思考, 过度诊疗和误诊误治同时存在。应充分理解肺原位腺癌的特性, 以较好的心态去应对, 从生物学及社会心理学两方面考虑, 不能治愈了一个肺癌, 但多了一个肺癌患者。建议在医患共同决策的前提下进行个体化方案制定, 使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最大可能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868.

中国创新型药企快速追赶国际领先企业,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成长阶段,国际化之路遭遇各种坎坷。国内创新呈现出快速跟进特点,研发热点过于集中,存在高水平重复现象,加之创新药的医保谈判采用低定价策略,可能使创新型药企难以在合理的时间段内收回研发投入,后续研发难以为继。未来,应当差异化地鼓励原始创新和一般创新,建议改进国家基本医保对创新药的支付机制,减免税收、申请费等以降低研发成本,在实施数据保护和市场独占制度提高获利预期方面形成政策协同,助推中国企业国际化。

  相似文献   
869.

明清时期岭南巫鬼之风颇盛,巫医活跃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考虑,明清朝廷将巫医视为荒诞不经的惑众者,并对其进行严厉打压。于是,在官方的有意塑造下,巫医呈现出了一种自私自利的“黑暗”形象。然而,抛去官府的外衣后,文人笔下的巫医则越来越“常态化”,且巫医的社会身份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地方文士的认同。而在民间百姓的生活中,巫医又扮演着“社会治愈者”的角色,并逐渐被塑造为地方神灵。巫医“化身为神”这种现象的背后,正是其在地方社会得到认可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870.

调查医生对健康素养概念及内涵、健康教育方式、存在问题等方面的认知情况。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医生对健康素养了解程度一般,96.3%的医生认为病人的健康素养一般或差,96.7%的医生认为其有责任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同时86.2%的医生认为医生健康素养与病人有区别。基于调查,提出医生健康素养应该具有双重属性,第一重属性为医生作为个体应该具备维持和促进自身健康的知识和能力;第二重属性为作为医生应该具备的本科室常见病相关健康教育知识、运用健康知识,针对病人健康问题进行有效沟通,提高病人健康素养水平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