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0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1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采用G×E交互作用的研究范式,以295名学前儿童(M=4.49)和其母亲、父亲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母亲和父亲的教养方式与MAOA基因rs6323多态性对学前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母亲、父亲教养方式和MAOA基因多态性对学前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预测男孩外化问题行为时,母亲和父亲教养方式的主效应显著,与MAOA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在预测女孩外化问题行为时,父亲教养方式的主效应显著,母亲教养方式与MAOA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显著,显著性区域分析发现,携带T等位基因的女孩更容易受到母亲消极教养的不利影响而产生更多外化问题行为,也更容易受到其积极教养的有利影响而减少外化问题行为,这一结果支持差别易感性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62.
反社会行为是受遗传与环境共同影响的不良行为。分子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发现,基因以基因多态性和DNA甲基化的方式影响脑结构、功能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产生和释放,进而影响反社会行为的发生发展。本文从基因多态性和DNA甲基化两方面整理了5-HTT、MAOA、OXTR等8个候选基因与反社会行为的关联。并提出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讨基因、脑和神经递质对反社会行为的联合作用。同时,扩展多基因位点、基因多态性与DNA甲基化、积极环境与基因交互作用对反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以全面探索反社会行为发生的遗传基础,进而更加有效的预防反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63.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上重要的院内感染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整合子是能捕获并整合外源耐药基因盒,并使之表达的DNA元件。通过整合子水平转移的方式极大地加速了耐药基因在同种及不同种属之间的传播,造成细菌的耐药以至多重耐药问题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64.
由于关节软骨主要是由软骨细胞和周围的外基质组成的无血管组织,损伤后自我修复能力比较弱,利用基因转染技术治疗软骨损伤性疾病是基因工程研究的重点,而软骨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基因转染技术中最主要和最常用的种子细胞,与之相关的基因转染的研究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拟就与软骨细胞和BMSCs相关的基因转染方面(包括病毒载体、单基因转染和多基因转染)取得的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5.
为了探讨CD10、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之间的关系及IgH基因重排检测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CD10、bcl-6两种蛋白在DLBCL中的表达,半巢式PCR方法检测IgH基因重排。结果发现CD10、bcl-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9%和65.6%,bcl-6阳性组预后较好。32例DLBCL中基因重排阳性率为78.1%。结论认为CD10、bcl-6蛋白表达与DLBCL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判断DLBCL预后的参考指标。IgH基因重排检测在DLBCL疑难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6.
CHRM2基因rs1824024多态性与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法与DNA分型技术,以127名高和低抑郁组初中生为被试,考察CHRM2基因rs1824024多态性与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关系,重点探讨负性生活事件、青少年性别与年级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CHRM2基因rs1824024多态性与女青少年的抑郁边缘显著关联,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高抑郁的风险较低,但该位点与男青少年的抑郁无关;在那些经历低水平负性生活事件的青少年中,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高抑郁的可能性边缘显著低于GG型基因携带者;rs1824024多态性与年级对青少年早期抑郁无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7.
目前感音神经性聋缺乏直接有效的药物治疗措施,基因治疗及干细胞移植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异于其他干细胞的优点,耳蜗内移植后能起到基因治疗的目的,并有潜在的分化为内耳功能细胞的功能,但仍面临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8.
169.
人类基因组计划 (HGP)经过 10年的实施 ,已取得巨大成果。该计划将显著改变医疗科学 ,同时也潜伏着新的危险。随着HGP的发展 ,人类社会在基因检查、药物基因组研究及基因治疗等三大应用领域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困境。在将HGP成果应用于人类社会时 ,我们必须及时考虑和解决所涉及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等问题 ,从而使HGP成果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70.
抑郁具有复杂的多基因遗传基础,然而既有研究大多采用单基因以及单基因-环境交互设计(G×E)考察抑郁的遗传机制。以757名男青少年为被试(初次测评时Mage=11.32岁,SD=0.49岁),采用多基因-环境交互(G×G×E)设计,本研究考察了MAOA(monoamine oxidase A,单胺氧化酶A)基因T941G多态性、COMT(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同伴侵害对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影响。结果显示,MAOA基因T941G多态性与同伴侵害交互作用于青少年抑郁,同伴侵害仅显著正向预测G等位基因(而非T等位基因)青少年抑郁。而且,MAOA基因T941G多态性与同伴侵害的交互作用受到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的调节,上述交互作用仅存在于COMT Met等位基因而非Val/Val基因型携带者中。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的产生与个体差异存在多基因与环境间的复杂交互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