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5篇
  免费   584篇
  国内免费   51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700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目前的亲子沟通研究存在测量工具缺乏理论依据、测量层次和内容混乱等问题.本研究在系统论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亲子沟通的三层次模型,从元素、关系和系统三个层面考察亲子沟通状况,并以此模型为基础编制了相应测量工具.经过文献梳理、理论建构、工具编制等环节,逐步完善了模型和相应测量工具.以371名小学五、六年级儿童为被试,检验了亲子沟通量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考察亲子沟通基本状况.结果表明,(1)亲子沟通量表的信、效度指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要求,能够用于相关实证研究中;(2)被试家庭中,父母的沟通能力优于儿童,母子沟通质量优于父子沟通,母亲的沟通地位比父亲高;(3)父母的倾听能力能有效预测亲子沟通质量,提高父子沟通质量是让父子和母子两种沟通更协调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12.
连灵  游旭群 《心理学报》2011,43(9):983-992
“物体识别是角度独立还是角度依赖”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以物体为中心理论认为是角度独立, 以观察者为中心理论认为是角度依赖。研究参照物体识别的“小几何体”思想自制实验材料, 采用启动范式, 在两个实验中通过考察结构信息和视图信息对物体识别的影响, 揭示物体识别的心理表征。结果发现: (1)形状信息和类别空间关系信息影响物体识别, 表明以物体为中心理论对物体识别表征机制解释的合理性; (2)角度信息可能独立于形状信息表征, 深度旋转方式下的识别成绩优于平面旋转, 表明以观察者为中心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三维物体识别的深度旋转现象。研究结果为物体识别理论的融合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913.
涂冬波  蔡艳  戴海琦  丁树良 《心理学报》2011,43(11):1329-1340
本研究介绍并引进了现代测量理论中的前沿技术—— 多维项目反应理论, 采用MCMC算法实现了其参数估计; 并将MIRT应用于瑞文高级推理测验, 以探讨MIRT在心理测验中的具体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本研究自主编制的MIRT参数估计程序基本可行, 其估计的精度与国外研究结论相当甚至更好。(2)在测验维度和样本容量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下(2×3), 随着被试和题目样本容量的增加, MIRT参数估计的精度越高且估计的稳定性越强; 但随着测验维度的增加, MIRT参数估计精度和稳定性均随之降低。(3)MIRT对心理测验的分析比UIRT能提供更为精确和细致的信息。它对心理测验的编制、开发及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值得引进及借鉴。  相似文献   
914.
时间加工与空间距离加工的关系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在空距离–空时距以及动物的研究中, 时间加工影响空间距离加工, 空间距离加工影响时间加工, 两者相互影响, 存在对称的干扰, 这种关系与注意和记忆有关。另一种是在实距离–实时距中, 空间距离加工影响时间加工, 而时间加工不受空间距离加工的影响, 时间加工和空间距离加工之间具有不对称的干扰。时空关系的不对称与隐喻理论、人们的感知运动经验和时空信息的显著性有关。神经机制上, 右顶叶皮质、侧顶内区、左顶叶皮质、小脑、前额等参与时间加工和空间距离加工, 但两种加工涉及到的神经机制也有部分差异。未来可以从时间加工的分段性、不同条件下时间加工和空间距离加工的心理机制以及脑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15.
Porges基于自主神经进化观点提出的多迷走神经理论, 区分了无髓鞘迷走神经与髓鞘迷走神经的不同功能。认为对心脏等起调控作用的髓鞘迷走神经, 经由进化逐渐与调控头面部肌肉的脑神经之间产生了神经上的联系, 成为情绪和社会行为的神经基础。已有的相关实证研究表明, 髓鞘迷走神经与个体的情绪表达与调节、社会行为以及情绪与社会行为障碍密切相关。较低的迷走神经张力、较低的迷走抑制与较低的情绪调节能力相关; 迷走抑制较高的学前儿童有较少的行为问题以及较好的社交技能; 焦虑障碍的个体表现出较低的基线迷走张力以及较低的迷走抑制水平等。多迷走神经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的结果, 对于推动情绪和社会行为的自主神经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16.
李宏利  王燕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0):1544-1551
进化动机影响社会认知的研究关注社会认知的起源、机能及影响。进化动机影响社会认知的一般特点有(1)特殊性, 如成功地解决求偶问题的机制不能用来解决身体危险有关的问题, (2)灵活性, 如不同类别的环境线索自动地激活与线索类别有关的社会信息。借用传统的社会认知研究方法, 研究者发现特定的线索会启动相应的进化动机(如面孔吸引力启动人们的求偶动机), 进化动机激活后就能引导人们加工有利于这种动机(或目标)实现的信息(如性别相关的风险信息等)。未来的进化动机影响社会认知的研究可以结合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与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的理论假设, 以产生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17.
意向性自我调节是指个体以增强个体功能或优化自我发展为目标, 积极协调情境中的要求、资源与个人目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行动过程, 其主要理论基础是SOC(选择、优化和补偿)理论。研究发现青少年期是意向性自我调节发展的关键时期, 意向性自我调节既能直接影响青少年发展, 又能与家庭、社区等情境因素以及活动经验等近端过程交互作用, 从而间接影响青少年发展。未来研究应该在意向性自我调节的测量方法、过程观的研究范式、发展规律和培养途径等方面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918.
TIM DE MEY 《Metaphilosophy》2006,37(2):222-239
Abstract: In part because “imagination” is a slippery notion, its exact role in the produc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remains unclear. There is, however, one often explicit and deliberate use of imagination by scientists that can be (and has been) studied intensively by epistemologists and historians of science: thought experiments. The main goal of this article is to document the varieties of thought experimentation, not so much in terms of the different sciences in which they occur but rather in terms of the different functions they fulfil. I argue that thought experimentation (and hence imagination) plays a role not only in theory choice but in singular causal analysis and scientific discovery as well. I pinpoint, moreover, some of the rules governing the use of thought experiments in theory choice and in singular causal analysis, that is, some of the criteria they should meet in order to fulfil those functions successfully.  相似文献   
919.
Previous research in a water-reinforced instrumental training situation with toads (Bufo arenarum) has shown that performance in both acquisition and extinction is poorer after partial, rather than continuous reinforcement training. In Experiment 1, the performance of a group receiving 24 trials on a 50% partial reinforcement schedule was poorer in acquisition and extinction than that of continuously reinforced groups matched for trials or reinforcements. However, partially reinforced toads extinguished at the same rapid rate as a continuously reinforced group that received training only on the days in which the partial toads received water reinforcement. In Experiment 2, extinction was faster after 10 reinforced acquisition trials than after 30 trials. This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deleterious effects of partial reinforcement in toads can be explained by a combination of two factors, namely, the distribution of reinforced trials across days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reinforcements.  相似文献   
920.
Abstract: The nature of fantasy has been little discussed, despite its importance in the arts. Its significance is brought out here in relation to the long‐standing debate on the alleged paradox of fiction—that we respond emotionally to characters and events known to be unreal. Examination of the paradox shows it to be ill founded once the nature of fantasy is appreciated. Moreover, a detailed consideration of fantasy shows that it can itself provide a plausible account of our emotional reactions to creative literature, an account that, after a review of some possible objections, is then contrasted with the lead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