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7篇 |
免费 | 130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146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66篇 |
2019年 | 81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66篇 |
2015年 | 63篇 |
2014年 | 61篇 |
2013年 | 154篇 |
2012年 | 60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61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79篇 |
2006年 | 58篇 |
2005年 | 63篇 |
2004年 | 40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本研究对小学六年级、初中三年级、高中三年级三个年龄切面的学生的阅读能力结构构成进行分析,揭示该能力结构的发统特点。结果表明,语文阅读能力结构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一方面表现为因素的数量逐步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比较复杂、层次较高的因素在整个结构中的相对地位不断增强。研究结果进一步指出,该能力结构因素增加的实现方式不同于西方心理学界所认为的分解模式,而是表现为“接替”模式,亦即通过“基础能力因素”对活动的影响作用为新的因素所接替而实现。 相似文献
902.
903.
904.
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确认与形容词评定结果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8
中西方的人格结构既存在相似性,又有明显的差异性。该研究根据杨国枢和王登峰探讨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大七”模型时所用的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表,经过化简,由410个形容词压缩为273个;并扩大了被试量,由原来的733人(项目与人数比为1:1.8)扩大为1511人(项目与人数比为1:5.5)。采用相同的评定方法、评定程序和统计方法,得到了完全相同的人格结构。采用另外的样本进行的验证性因素分析也确认了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结构。由此揭示了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及其与西方理论的差异,为系统研究中国人的人格特点和编制测量量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文中还比较了大学生被试和社会人士在各个因素上的分数差异。 相似文献
905.
对572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及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在核心与三代家庭中,考察父母与小学生的孝道信念的关系,以及父母教育卷入在孝道信念代际传递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核心家庭中,母亲相互性孝道显著正向预测小学生相互性孝道,母亲权威性孝道显著负向预测小学生相互性孝道;三代家庭中,母亲相互性孝道显著正向预测小学生相互性孝道,母亲权威性孝道显著负向预测小学生相互性孝道,父亲权威性孝道显著正向预测小学生相互性孝道和权威性孝道。(2)核心家庭中,母亲教育卷入在母亲相互性孝道、母亲权威性孝道与小学生相互性孝道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显著;三代家庭中,母亲教育卷入在母亲相互性孝道与小学生相互性孝道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显著。以上结果对塑造小学生的孝道信念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06.
该文旨在通过对中西方人格结构的比较和分析揭示文化与人格结构的关系,并探寻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文化意义。根据词汇学假设进行的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人格结构的形成是建立在对行为归类的基础之上的,中西方人格结构的差异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中西方对行为归类的差别。中国文化比较强调整体性、联系性以及评价性是造成中国人与西方人行为归类差异的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中西方文化中对人性看法的差异。中国人人格量表有着比较理想的预测效度,而且与西方大五人格量表相比更高的预测效度,这些均表明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合理性。文中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907.
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结构、任务类型和导航对超文本信息搜索绩效的影响。实验一采用2(层次结构,混合结构)×2(特定任务,关系任务)的被试内设计,探讨了超文本结构和任务类型对信息搜索的影响;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采用2(层次结构,混合结构)×2(有导航图,无导航图)的被试内设计,考察超文本结构和导航对关系任务信息搜索的影响。结果表明:(1)超文本结构和任务类型对信息搜索绩效有显著的交互影响,就关系任务而言,混合结构超文本优于层次结构超文本,但就特定任务而言,两者无显著差异;(2)导航对信息搜索行为有指导作用,尤其对层次结构超文本有利;(3)两种主观指标的结果与客观指标存在一定程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08.
909.
本研究编制的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是针对预初(小学6年级)到高三7个年级的学生,有效样本3595名(男1728名,女1867名)。通过量表的编制、初测、修改和再测,确定了量表的4个维度:内容特质、预测控制、心理调节和动力支持,并获得了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内在一致性信度达到0.97,相容效度和效标效度也达到0.65和0.68左右,均比较理想。通过量表编制发现中学生的社会适应在总体上存在性别差异,即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中学生的社会适应会随着年级的提高而发生变化,但不同步增加。中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也是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一部分,并与个体的学习压力以及经历的生活事件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10.
用三个实验探索了重读在口语语篇理解加工中的作用。其中实验1利用以句子为单位的口语动窗法,考察了重读如何影响语篇的临场加工速度。实验2和实验3利用词汇再认任务,考察了重读对语篇临场加工效果(即信息在语篇表征中的激活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控制条件相比,一致性重读加快语篇的临场加工,不一致性重读减慢语篇的理解加工;与控制条件相比,一致性重读提高了新信息在语篇表征中的激活水平;不一致性重读虽然促进了所标示的旧信息的激活,但是对于相对重要的新信息的激活具有抑制作用。从而说明一致性重读对语篇理解具有促进作用,而不一致性重读阻碍语篇理解。这一促进和抑制作用不仅体现于语篇的临场加工过程中,而且表现在即时的语篇加工效果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