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3篇
  免费   367篇
  国内免费   664篇
  38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701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71.
以30名小学二年级学生2、4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和29名大学一年级学生为被试,运用McGurk效应研究范式对汉语母语者视听双通道言语知觉的表现特点、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三个年龄阶段被试均接受纯听和视听两种条件下的测查,被试的任务是出声报告自己听到的刺激。结果发现:(1)汉语为母语的二年级小学生、五年级小学生和大学生在自然听力环境下的单音节加工中都受到视觉线索的影响,表现出了McGurk效应;(2)二年级小学生、五年级小学生和大学生受视觉言语影响的程度,也就是McGurk效应的强度没有显著差异,没有表现出类似英语母语者的发展趋势。该结果支持了McGurk效应"普遍存在"的假说。  相似文献   
872.
阻碍条件性恐惧记忆消退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个体经历严重应激后形成的一种焦虑障碍,对其治疗的关键是消退由创伤应激导致的条件性恐惧记忆,但目前最有效的暴露疗法并不能真正有效地抑制患者恐惧记忆的表达.对条件性恐惧的动物模型研究发现情绪性增强效应、恐惧记忆二级条件化与再巩固、内侧前额叶皮层功能不足等均能够阻碍条件性恐惧记忆的消退.针对这几个方面可以探索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应方法.  相似文献   
873.
We tested the idea that in high trait-anxiety, behavioural responses are influenced by spatial correspondence to emotional inform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if an emotional stimulus is preferentially processed, it may act as if presented alone and yield a Simon effect: faster responses when stimulus and response spatially correspond than when not. High-trait-anxious undergraduates indeed showed a content-specific Simon effect for social-threat (not physical-threat) words that were presented together with a neutral word for 14 ms; they showed the reverse response pattern for positive words. Low-anxious undergraduates had no bias. When presentation time was lengthened to 500 ms, the response pattern for social-threat and positive words shown by high-anxious undergraduates reversed as compared to the pattern with 14 ms,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group differences. These results can be taken to suggest that in high trait-anxiety, the processing of social-threat is specifically prioritized; social-threat and positive information may elicit an immediate response, counteracted by mood-regulation strategies. We argue that the present approach opens up interesting avenues for investigating bias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response tendencies.  相似文献   
874.
老年人在注意和记忆活动中存在着“积极效应”现象,即对积极材料的加工维持得较好,表现出对积极信息的偏向。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从时间的认知评估影响情绪目标的选择来解释这一现象。同时,研究发现信息的加工方式与“积极效应”有密切关联,当控制加工时,“积极效应”出现;而自动加工时,“积极效应”消失。“积极效应”受到时间认知的控制,也受到认知资源和认知能力的限制。目前,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利用先进设备与仪器研究老年人认知活动中的“积极效应”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75.
负数的空间表征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快速数字大小分类范式,每次试验呈现一个数字,要求被试快速判断即时呈现的数字大于或小于-5(或5),探讨负数在心理数字线上的表征方向问题。实验一将负数(-1~-9)和正数(1~9)分两组分别呈现;实验二将正负数混合呈现,仅对负数进行反应。结果表明,负数按照其绝对值大小表征在心理数字线上,绝对值小的负数表征在心理数字线的左侧,绝对值大的负数表征在心理数字线的右侧。该结果支持系统进化论假说  相似文献   
876.
梁九清  郭春彦 《心理学报》2012,44(5):625-633
使用ERPs技术, 探讨跨领域项目间联结记忆中项目提取和关系提取的差异。学习阶段, 系列呈现面孔-事件动词材料, 让被试识记面孔、事件动词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测验阶段, 要求被试对成对刺激进行“相同”、“重组”或“新”判断。结果发现:提取阶段, 刺激呈现后约200 ms, “相同”、“重组”和“新”3种条件下的ERPs开始出现分离, 存在“相同/新”、“重组/新”和“相同/重组”三类新旧效应。在200~300 ms, “相同/新”和“重组/新”两类新旧效应表现在前额和额区皮层; 在300~500 ms, 这两类新旧效应广泛地分布在从前到后各个脑区皮层; 在500~700 ms, “相同/新”新旧效应出现在额-顶区皮层, 而无“重组/新”新旧效应; 在700~1400 ms, 这两类新旧效应发生在前额和额区皮层; 在上述4个时段, “相同/重组”关系新旧效应都发生在额中-中央-顶区皮层。从这些结果可以推知:跨领域项目间联结再认中, 项目新旧效应和关系新旧效应同时出现, 但是关系提取比项目提取较晚完成; 额中-中央-顶区皮层关系新旧效应反映了对项目间关系的回忆加工; 而700 ms以后, 前额、额区皮层新旧效应可能反映了项目之间关系提取过程的执行加工功能。  相似文献   
877.
胡哲  张钦  梁九清  郭春彦 《心理学报》2013,45(7):725-739
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和测试来源记忆的多键范式,探讨不同情绪效价背景下来源提取的认知神经机制。学习阶段,同时呈现汉字和3种效价情绪图片(重叠);测验阶段,只呈现汉字,要求被试进行四键判断:旧字且背景为中性,旧字且背景为正性,旧字且背景为负性,新字。结果发现:在提取阶段,刺激呈现后300~500 ms,3种情绪背景下来源判断正确项目和来源判断错误项目都比新项目诱发了更正的ERPs(即都存在新旧效应),这一结果反映出刺激呈现后300~500 ms 是一个早期的项目提取阶段,它独立于来源提取。并且,在中性背景下,两种新旧效应没有差别;而在正性和负性背景下,来源判断正确项目的新旧效应显著大于来源判断错误项目。说明相比于中性背景,情绪背景下被试可能更早对来源信息产生熟悉感。在500~650 ms,3种情绪背景下都存在来源判断正确项目的新旧效应,在来源判断错误项目和新项目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来源正确与来源错误有显著的新旧效应差异,但二者在头皮分布上是类似的,这反映了晚期的来源提取过程。同时来源正确的新旧效应在这两个时段有显著不同的头皮分布,表明这两个时段有不同加工过程。另外,在500~650 ms,存在显著的情绪效应,正性背景下正确判断来源诱发的ERPs比中性和负性背景下的更正,而且来源判断错误条件下没有情绪效应。综上所述,来源正确和来源错误可能仅仅反映了大脑激活在量上的不同,并不能推断两者存在质的差异;大脑神经活动的早期不仅反映了对记忆项目的熟悉性,而且也受情绪效应的影响,500 ms之后大脑神经活动反映的是对记忆项目回想的过程,这一回想过程也与情绪效应有关,受到情绪效应的调节。  相似文献   
878.
顾本柏  贾磊  张庆林  李红 《心理科学》2013,36(2):296-300
本研究采用线索提示任务探讨了不同提示线索颜色、SOA及提示有效应对于经典Stroop干扰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线索提示类型及其颜色是否与目标色词一致会对Stroop任务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有效提示下出现显著Stroop效应,而无效提示下Stroop效应消失,显示视觉注意空间搜索会影响Stroop效应;线索提示颜色与色词颜色是否一致同样影响Stroop干扰效应,两者不一致时存在显著Stroop效应,而两者一致时Stroop效应消失,表明Stroop效应的发生依赖于色词加工中不同通道间信息的转译。 关键词:Stroop 效应;线索提示任务;转译理论  相似文献   
879.
采用实验室观察及问卷法,考察学步儿行为抑制性、母亲养育方式和问题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行为抑制性正向预测内隐问题行为;母亲拒绝正向预测外显问题行为;母亲保护担忧负向预测外显问题行为。(2)性别能调节母亲养育方式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母亲鼓励独立负向预测男孩内隐问题行为;母亲拒绝正向预测女孩内隐问题行为;保护担忧负向预测男孩外显问题行为;母亲惩罚正向预测男孩外显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880.
从建议来源和关系亲疏两个方面对突发事件下的决策框架效应进行探讨。采用2(建议来源:来自普通群众/消防人员)×2(关系亲疏:关系亲密/关系疏远)×2(任务框架:正面框架/负面框架)完全被试间实验设计。实验材料以突发事件为背景,根据Kahneman(1981)研究的经典“亚洲疾病问题”改编。采用集体施测的方法,240名来自济南和重庆的大学生参加了实验。结果发现:①建议来源影响被试的决策反应,尤其是当建议来自专业人士(如消防人员)时,决策者表现出偏好于风险的单向框架效应;②关系亲疏导致不同的框架效应,在拯救包括亲属在内的受灾人群(关系亲密)时,框架效应非常明显;但当拯救陌生人(关系疏远)时,决策者表现出偏好于风险的单向框架效应;③当建议来源和关系亲疏共同作用于被试决策时,凡涉及关系亲密条件时决策者不管建议来源都表现出明显的框架效应;而当关系疏远时不同的建议来源导致决策者的决策框架不同。这说明,不同的建议来源和关系亲疏对突发事件下的决策框架效应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