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3篇 |
免费 | 107篇 |
国内免费 | 61篇 |
专业分类
127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50篇 |
2020年 | 82篇 |
2019年 | 82篇 |
2018年 | 64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67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159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60篇 |
2007年 | 40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源于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 社会交往障碍是其核心特征, 与社会动机缺陷密切相关。社会动机是引导个体社会行为的强大动力, 主要表现为社会定向、社会奖赏和社会维持。现有研究表明, ASD个体的社会动机发展存在缺陷, 他们对社会刺激的注意偏向减少, 不能主动寻求和体会社会互动带来的快乐, 且缺乏维持社会关系的行为策略等。然而, 相关研究结果受到个体特征、环境和实验设计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者未来应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加强对ASD个体社会动机理论的整合研究, 以便全面系统地了解ASD个体的社会动机缺陷。 相似文献
242.
动机连续体是对内部动机、外部动机进行整合的心理学概念,其对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争论提出了不同的假设。从大理论(grand theory)视角出发,对涉及上述两个概念的理论进行梳理,将自我决定理论与其他相关理论进行整合。由此展开对内部动机、外部动机结构的讨论,总结了动机的单维结构、多维结构和复杂结构假设下的理论新进展,分别论述在拮抗效应、累加效应和其他复杂效应等假设下动机对结果变量的影响,并展开不同效应对实践应用的讨论。 相似文献
243.
作为两种常见且易被混淆的自我意识情绪, 诸多研究者对内疚和羞耻的产生前因及影响后效进行研究, 尤其是近年来的研究逐渐关注两者对合作行为的影响。我们通过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发现, 内疚和羞耻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存在差异, 内疚的影响更为稳定及具有普适性, 羞耻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更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内疚和羞耻对合作行为的不同影响可从动机机制和调节机制两方面进行解释。首先, 动机机制包括内疚对他人的补偿、修复动机以及羞耻对自我的保护、修复动机。内疚对他人的补偿、修复动机主要体现在维护社会互动中的公平; 弥补对他人造成的伤害, 降低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修复人际关系, 重新获得他人或自己的接纳与认同。羞耻对自我的保护、修复动机主要体现在释放消极的情绪状态; 维护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声誉, 修复自我; 保护自我, 防止后续伤害及不良后果。总体而言, 内疚者关注过失行为及后果, 侧重于对受害他人的补偿或对与他人关系的修复, 而羞耻者关注整体自我的受损, 侧重于对自我的保护和对自己社会形象的修复, 基于此, 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内疚与羞耻影响合作行为的动机机制对比模型图。其次, 调节机制涉及到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 其中个体因素包括认知因素、社会价值取向、自我控制能力、情绪特质和情绪状态, 情境因素包括暴露情境和掩蔽情境、实验情境和日常情境、相关情境和不相关情境。具体而言, 内疚对合作行为的影响的较少受情境的限制, 而羞耻受情境因素限制较多, 在暴露情境、相关情境中更能促进合作行为的产生, 而在掩蔽情境、不相关情境中, 羞耻较难影响个体的合作抉择, 且无论是实验室情境还是日常情境, 内疚似乎都比羞耻更易影响合作。最后, 鉴于内疚与羞耻的诱发和测量方法的有效性仍需检验, 两种情绪对合作行为影响的过程机制和生理机制仍不明晰, 个体因素影响的研究尚不充足以及跨文化研究较为缺乏, 未来研究可以从内疚和羞耻诱发与测量方法的有效性, 情绪作用发生的内在过程和生理机制, 情绪影响的个体和文化差异这几方面进行扩展和深挖。 相似文献
244.
采用青少年时间态度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和学业拖延问卷,对 73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探究时间态度与学业拖延的关系,揭示成就动机在时间态度与学业拖延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过去消极、现在消极和未来消极与学业拖延呈显著正相关,过去积极、现在积极和未来积极与学业拖延呈显著负相关。(2)过去消极、现在消极和未来消极与成就动机呈显著负相关,过去积极、现在积极和未来积极与成就动机呈显著正相关;成就动机与学业拖延呈显著负相关。(3)成就动机在现在消极与学业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未来积极、未来消极与学业拖延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45.
东西方文化下的真实自我研究:一种关系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实自我反映了个体行为与其价值观、信仰、需求等内在状态的一致性程度, 分为特质真实与状态真实。在辨析了真实自我与自我认知、自我概念清晰性、自我一致性、正直、真诚等相关概念的异同, 并梳理该领域已有理论后, 提出真实自我表现或实现的文化差异, 即西方文化中的真实自我是自主动机驱动的, 而东方文化中的真实自我是关系要求驱动的。未来可以将“关系化”作为现象场, 以儒家传统思想为理智资源, 从理论建构、社会现象(新兴网络社交平台、社会变迁), 以及结合具体的研究方法(如跨文化比较、突显情境变化的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246.
本研究采用元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纳入了符合标准的文献47篇,包含48个独立效应量和14616名被试。结果发现,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追求成功的动机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避免失败的动机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文献来源显著调节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上结果说明,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文献来源对二者的关系可能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47.
248.
团队工作重塑是影响团队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基于工作设计理论和团队运作模型, 提出了一个关于团队工作重塑的前因后果的理论模型, 旨在建立团队工作重塑的逻辑关系网络。首先, 对团队工作重塑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 并探讨测量工具的维度。接着从多层分析视角, 考察领导行为、工作特征、团队人格构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团队工作重塑的影响, 以及团队主动性动机状态中介作用。最后分析团队工作重塑对团队有效性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49.
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人口统计学特征与公共服务动机之间的关系。经筛选, 共纳入138篇492个独立样本(N = 1078442)。结果发现, 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组织任期、工作任期、职位等级和收入与公共服务动机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且与公共服务动机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均存在差异, 婚姻状况与公共服务动机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此外, 公共服务动机测量工具、测量时间点和文化背景对部分人口统计学特征与公共服务动机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人口统计学特征如何影响公共服务动机提供了较为精确的估计, 对于发展公共服务动机理论, 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 提高公共部门服务水平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