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22篇 |
免费 | 526篇 |
国内免费 | 180篇 |
专业分类
582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88篇 |
2023年 | 117篇 |
2022年 | 116篇 |
2021年 | 159篇 |
2020年 | 281篇 |
2019年 | 269篇 |
2018年 | 209篇 |
2017年 | 291篇 |
2016年 | 297篇 |
2015年 | 192篇 |
2014年 | 240篇 |
2013年 | 725篇 |
2012年 | 167篇 |
2011年 | 189篇 |
2010年 | 160篇 |
2009年 | 222篇 |
2008年 | 270篇 |
2007年 | 232篇 |
2006年 | 217篇 |
2005年 | 188篇 |
2004年 | 172篇 |
2003年 | 148篇 |
2002年 | 135篇 |
2001年 | 102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86篇 |
1998年 | 58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现实治疗法的新进展——选择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理论是威廉·格拉瑟(William Glasser)应用现实治疗法的过程中发展的新理论,取代“控制理论”成为现实治疗法所有工作的基础和核心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人一生所做的都是综合行为,人唯一能够选择的是自己的行为。选择理论修正了基本需要、优质世界、综合行为等概念和内涵,强调内部控制,强调人的选择,否认心理疾病,重视关系的作用。文章介绍了选择理论产生的历程,阐述了它的主要内容以及在咨询中的应用,最后结合中国文化及咨询经验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02.
903.
综述了近10国内外关于Ⅱ型糖尿病人认知功能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1)流行病学筛查因天花板效应难以发现认知损伤。(2)采用对年老化较敏感的行为学指标证实,60~70岁的糖尿病人认知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但60岁以下或70以上病人则少有类似表现。认知阈限理论可解释这一年龄相关现象。(3)Ⅱ型糖尿病人认知功能损伤主要表现为语词记忆损伤、学习能力下降、脑电(P300)潜伏期延长等。(4)认知损伤程度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相关,也受高血压等共病因素的影响。控制糖代谢可改善认知功能。糖尿病人的认知损伤与年龄相关,但其机制不同于正常年老化过程中的认知衰退 相似文献
904.
西方理论心理学研究的新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论心理学研究的复兴是近年来西方心理学发展的新特点。西方理论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并不是通过理论化的简单转向来克服心理学发展中的困难,或以总体的、一般的抽象术语重新发明元理论,而是力图在提高理论研究方式的科学化水平基础上,加强对具体的、中等水平的亚理论问题的整合性学术探讨。进一步寻求心理学理论研究走向繁荣的学科内在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905.
学前儿童朴素生物学理论发展的研究近20年来一直是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热点。Carey等主张学前儿童的生物概念系统是从心理概念系统中分离出来的由一个系统到另一个系统的根本性概念转变,儿童还没有一个包含动植物的整合的生物系统。但另一些研究主张学前儿童能够对生物现象进行本体区分并形成内在一致的生物学因果解释,拥有朴素生物学理论,该理论是在一个概念系统(生物学概念系统)中逐渐的连续性变化过程。目前整合的观点认为儿童朴素生物学理论在童年早期就独立于心理学理论,但在分离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还要受心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6.
关于隐喻的研究和应用在各个领域都有体现,并且呈现日趋增多的趋势,迄今隐喻已经成为工业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介绍了国外隐喻的理论发展、隐喻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以及总结了目前隐喻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隐喻理论从早期的局限于语言修辞的传统理论到具有广泛意义的现代认知理论,从揭示隐喻“靶”事物和“源”事物内在关系的相互作用理论到隐喻对事物逼真性的构造理论,这一系列的概念、理论发展和演化过程充分体现了隐喻在人类的认知和语言发展中的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隐喻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些领域包括网络技术、工程设计、人机交互、组织行为、企业管理等。然而目前对隐喻应用和研究仍旧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研究者的工作大都局限于描述性和解释性的研究,在使用隐喻思想进行的设计和评价时也仍旧缺乏一个操作性的参照基准,因此更为全面和深入地探讨对于隐喻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提供隐喻研究和应用一个整体的框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907.
908.
以计算隐喻为核心假设的传统认知心理学以及联结主义心理学均不能克服离身心智(disembodied mind)的根本缺陷,当代认知心理学正面临着新的范型转换。以具身性和情境性为重要特征的第二代认知科学将日受重视,并促使认知神经科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作者认为在身心关系上应该坚持生理只是心理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的立场,克服生理还原论的危险;应该重新审视基于二元论的生理机制这种说法;心理学传统中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有可能在第二代认知科学强调认知情境性的基础上达成某种融合;第一代认知科学对意识的研究是不成功的,因为对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研究不能代替意识的研究,同时还应避免以意识内容的研究取代心理学研究的倾向。第二代认知科学中的动力系统理论关于变量(因素)之间的偶合(coupling)关系完全不同于变差分析中的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其动力系统模式可能更有助于破解意识的产生(涌现)之谜,并引发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的变革新潮。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兴起将启发人们对身心关系、生理还原论、意识研究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人工智能对心智完全模拟的可能性等重大问题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909.
近几年诸多研究者认为阅读障碍是由于视觉系统巨细胞功能缺陷引起的。他们从对比度敏感性研究、巨细胞抑制功能研究与视觉运动知觉功能的研究结果中得到了支持证据。就这个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表明不论是巨细胞功能缺陷理论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从巨细胞的对比度敏感性、视觉运动知觉与巨细胞抑制功能上得到了一些研究结果的支持。巨细胞功能缺陷理论的支持者还从阅读障碍的神经生理学研究和阅读的脑功能研究中得到了一些支持性的证据。新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巨细胞系统缺陷理论与阅读之间的关系以及巨细胞系统缺陷理论的应用价值。在巨细胞系统缺陷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中,还需要统一实验方法与实验标准以获得更多的证据,同时需要有新的方法来有效区分小细胞系统与巨细胞系统 相似文献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