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闽人杨时、游酢从学于二程。杨时学成南归时,程颢以"吾道南矣"一语相送,后人由此语引出了宽泛不一的道南学派的各种界说。而道南作为一个学派,应具有成为学派的必要条件,其界说也应符合学术派别构成的一定规范,如共同的活动地域、学统脉络、学派特色及相似的哲学逻辑体系等。考察道南学派的原由出处及形成、发展的客观实际,可以论定道南学派为在闽地传播洛学直至朱熹闽学建立的一个动态发展的学术派别,包括杨时、游酢及其后学罗从彦、李侗。作为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一个理学学派,道南学派将洛学南传的历史地位及影响主要体现在延续了两宋期间传统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融合与交流,奠定了朱子学走向世界的理论局面等。  相似文献   
52.
圣凯 《宗教学研究》2008,50(1):80-90
摄论学派对<华严经>的研究,是以昙迁为中心人物而展开.智俨的师承:杜顺、达法师、法常、灵辨、静琳、智正,后四位皆曾受教于昙迁,都具有融合<摄论>与<华严经>的学风.昙迁<亡是非论>阐明"亡是非"、"无心"与"性起"观念中的"离相"、"不起"等观念相合,所以能够"顺性起".智俨是针对<瑜伽论>、<成唯识论>为三乘始教,而强调<摄论>为三乘终教;但是,他又将<摄论>置于"从始入终"的位置,唯识学经过<摄论>的中介作用,最后进入<地论>、<起信论>的终教.法藏通过接受摄论学派的"三无性同一无性",而提出"三性一际",最后归入<起信论>的如来藏缘起,建立了"法界缘起".  相似文献   
53.
梁隽华 《现代哲学》2008,(3):127-132
罗汝芳学<易>,悟得<易>理贯通四书五经,认为<易>"乾""坤"的"生生"之理就是天命之性,就是仁,也是心;"太极"不在"易"之外,它本身就是乾坤,是有和无的统一,实有道体又圆融无碍,它成为性命的根源,其自身又是超越善恶的"至善".他从乾坤本体的生生之理又引申出即本体即工夫、"不动心"及"自然"的工夫论.  相似文献   
54.
王肃反郑是经今古文融合的继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汉末年 ,经今古文的融合已是经学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郑玄 ,在融合经今古文时 ,掺杂谶纬并且解经烦琐。王肃经学作为魏晋经学的代表 ,直接师承于荆州学派。荆州学派和王肃继续沿着“郑学”融合经今古文的道路前进 ,但却坚决反谶纬 ,解经尚简约。正是站在这一角度 ,可以说荆州学派和王肃反郑是经今古文融合的继续  相似文献   
55.
张怀承 《伦理学研究》2003,(6):28-34,67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发展到明中叶出现了反映当时市民社会道德要求的新的因素,这些因素从传统伦理道德中引发出所谓叛逆的学说,从而导致了传统伦理道德的危机。这一发展倾向,是从中兴理学的王守仁开始,至其后学泰州学派而发展到极端。它导致了传统道德的失范、伦理思想对生活的贴近和对工商市民道德要求的认同。  相似文献   
56.
庄子文学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严 《中国道教》2003,735(6):36-39
庄子学派诞生于春秋时宋而成长于楚。如果说宋国的社会文化气候和土壤孕育出庄子学派思想个性及文学倾向的幼苗,那么楚文化的雨露阳光则使它们成长壮大并趋向成熟。《庄子》是一部  相似文献   
57.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和"新辩证法"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以来,马克思的哲学成了西方哲学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部分。这个发展受到冷战的刺激和推动。众所周知,冷战开始于作为二战后世界的一个强国——苏联的出现,还有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建立的人民共和国。苏联把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形式宣传为国家的意识形态,这促成了对马克思的哲学的富有影响的批评——例如亚克顿  相似文献   
58.
心理健康:维列鲁学派活动理论的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文山  陈家麟 《心理科学》2004,27(5):1168-1171
依据维列鲁学派活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揭示了心理健康的本质在于个体主导其生命活动的有效性.在于心理系统对个体生命活动系统的有效管理;强调健康心理学是关于人生的实践智慧的学问,它的核心在于促进个体对其生命活动的有效管理,使其能采取正确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生命承担起责任。  相似文献   
59.
马克思的人类本质概念及其激进的批评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马克思的早期作于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首次出版以来,一种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发展起来了,这种传统把异化概念置于马克思的全部作的核心之中。鉴于苏联所具有的专政本性,这种传统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之中并没有得到多少鼓励,也就不令人感到惊讶了。只有法兰克福学派的作家们、特别是H.马尔库塞和E.弗洛姆,使对于马克思思想的人道主义解释保持了活力。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和70年代早期,诸如E.卡曼卡(Eugene Kamenka)的《马克思主义和伦理学》、I.麦扎罗斯(Istvan Meszaros)的《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B.奥尔曼(BertellOllman)的《异化》从学术角度所作出的解释,重新激发了人们对人道主义有关马克思思想的解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60.
《现代哲学》2002,(2):49-55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法兰克福学派内部在如何看待科技的生态功能问题上的两种迥然不同的观点,指出了它们各自论点中存在的误识和留给人们的启迪,论证了科技进步与合理解决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全球性问题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