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1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77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周荣刚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8):1328-1337
因使用移动电话而导致的“驾驶分心”已成为一种严重的道路安全隐患。驾驶者总体上能意识到其危害, 但在驾驶中使用移动电话的现象很普遍。以往研究不能全面地对这一矛盾予以解释, 长期以来更是忽略了对“驾驶分心中自我调整行为”进行研究, 而这一问题能够直接解释驾驶中的移动电话使用行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对与驾驶分心中自我调整行为有关的研究进行分析和综述:(1)驾驶中移动电话使用行为的一般规律(类型、频率和危险感知等), 驾驶者对移动电话使用行为的理解是诱发自我调整行为的基础; (2)驾驶情境下移动电话使用中可能触发的自我调整行为, 该部分将主要分析自我调整行为的类型及相关属性; (3)如何对移动电话使用行为和自我调整行为进行预测。总体上, 基于对补偿式安全信念进行理解和度量、并以此为切入点对驾驶中移动电话使用及与其有关的自我调整行为展开研究, 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驾驶分心行为。  相似文献   
922.
时间定价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继波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14,37(4):925-929
时间定价就是将金钱价格赋予时间之上,用金钱来衡量时间的价值。已有研究表明,时间定价激活时间经济价值最大化的心理定势,使个体更看重时间的经济回报,花更少的时间帮助他人。但是,时间定价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可能并不仅仅局限于时间利他。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除了考察时间定价对时间利他的影响外,还进一步探讨时间定价对金钱利他的影响。结果显示,时间定价不仅影响个体的时间利他行为,也削弱了金钱利他行为。这表明,时间定价所激活的经济效用心理定势不仅仅局限于时间这一种资源的效用。  相似文献   
923.
贿赂是指财物由行贿者向受贿者转移, 公共权力由受贿者向行贿者的暂时转移, 并涉及到为私利而滥用公共权力的过程。研究者认为集体主义是影响贿赂的文化心理根源, 而实证研究发现集体主义与贿赂的关系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贿赂的研究视角影响集体主义与贿赂的关系。研究一致证明集体主义促进贿赂行为意向。然而虽然大部分研究表明集体主义与贿赂感知和贿赂态度正相关, 但仍有少量不一致结果。另一方面集体主义类型也影响着集体主义和贿赂的关系。前人关于集体主义对贿赂的作用机制仍以理论探讨为主, 实证研究主要以道德卷入和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未来可以从澄清不同贿赂研究视角的区别与联系、区分不同类型集体主义与贿赂的关系以及关注集体主义对贿赂的作用机制这三个角度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924.
姚琦  马华维  阎欢  陈琦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0):1647-1659
以社交网络的典型代表Facebook为例, 以社交网络用户个体行为为着眼点, 从个体使用社交网络的动机、社交网络用户个体行为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和结果变量四个方面, 梳理国外心理学领域有关社交网络的最新研究成果。今后研究可以在社交网络用户个体行为的测量、样本代表性、线上和线下社交网络的交互作用、具体人格特质变量的预测作用以及对社交网络功能的动态考察等方面推进已有研究。  相似文献   
925.
朱亮  卢畅  王爽  曾红 《心理科学进展》2017,(7):1139-1144
成瘾记忆消退致力于消除成瘾者相关线索与药物奖赏效应的联结,以达到消除心理渴求、戒断成瘾行为的目的,但其效果还十分有限。最近,大量的动物和人类实验研究发现:在相关线索下,成瘾者的激活脑区不仅包括中脑边缘皮层-背内侧纹状体,还延伸到感觉运动脑区-背外侧纹状体。这意味着成瘾记忆中存在相关线索与自动化(习惯性)用药行为的联结。所以,与成瘾相关的记忆可能包含两种不同的成分:一是与药物奖赏效应相关的情绪记忆,另一种是与用药动作、技能有关的动作记忆(程序记忆)。由于在成瘾阶段,药物奖赏效应对药物使用和复发的作用已经相对减少,因此,针对成瘾记忆的消退训练,以相关线索与自动化用药行为的联结为标靶,可能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值得做进一步的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926.
外显问题行为是指一组表现在外的、反映了儿童对外部环境消极反应的行为。研究表明婴儿最早于8个月时便已出现外显问题行为,且婴儿期这类行为主要表现为愤怒/发脾气、不顺从/反抗、攻击、破坏性、过度活跃、注意力不集中等,其成因可从早期经验因素、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等方面解释。此外,外显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可从差别易感性理论入手,从而为特定气质类型以及携带可塑性基因的婴儿提高了外显问题行为的干预效果。本文在梳理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的局限性进行了小结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27.
伦理消费(Ethical consumption,EC)是指消费者在获取、使用或处置产品时考虑到个人消费行为对社会、环境或动物福祉的影响。虽然伦理消费日渐流行,但在金钱支付时伦理消费的态度却往往难以转化为实际的行为,即言行不一。本文从解释水平理论视角出发,以"心理距离→解释水平→个体反应"为分析框架展开。从时间维度上来说,在态度评价阶段和产品选择阶段两个时间点上,消费者与伦理产品的心理距离远近不同,分别激活了高低解释水平表征;高低解释水平下个体在动机和认知上又存在诸多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两个阶段的反应不同,继而出现伦理消费者态度与行为的分离。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如何根据解释水平理论有效提高伦理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928.
饮食行为包含个体对饮食的风味感知、口感评价、情绪感受、个人饮食偏好以及外显的进饮动作等一系列心理与行为过程。研究相继表明:声音主要通过影响人们对饮食的感官感受性与喜好程度来影响饮食行为。饮食行为中的声音信息包括内感受性线索(Interoceptive cues),即个体与饮食的交互音(如咀嚼食物声、吞咽饮品声,制作与准备饮食过程中的声音等);外感受性线索(exteroceptive cues),即环境音(主要指噪音)与背景音乐。行为研究结果普遍强调认知因素在声音与饮食间所起的作用,如注意的分散与转移、跨通道联结(匹配性效应)、期望与回避(潜在的音画效应)等。而神经科学则以"听-嗅-味"为突破口,从"多通道整合"的角度为理论间的争议寻求更为清晰的证据与潜在的内部机制;与此同时,情绪唤醒、躯体标示(内隐联结)与具身认知视角有望成为新的理论整合点。  相似文献   
929.
谦卑型领导和自恋型领导的概念差异体现在在自我认识、对待他人态度、动机、情绪、行为方式等方面。并且,谦卑型领导和自恋型领导在管理员工、团队、组织方面分别存在优势和劣势,谦卑型领导和自恋型领导之间存在相互独立且共存的关系。基于跨文化管理的视角,研究显示谦卑型领导和自恋型领导存在潜在的文化差异,且具有不同的形成基础,并在内隐领导理论上存在差异,最后,二者均是文化适应性的结果。未来研究可关注谦卑型领导和自恋型领导内涵的文化特异性、前因变量、研究方法、文化动态建构和文化认同强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930.
以160个家庭中的父亲和母亲为被试,采用问卷法,由父亲和母亲分别报告自己感知的婚姻质量、教养能力感、青少年的亲社会和问题行为,以探讨父母婚姻质量对青少年亲社会、问题行为的影响,并检验教养能力满意度和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亲和母亲报告的婚姻质量越好,青少年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越多,问题行为越少;(2)父亲的教养能力满意度在父亲报告的婚姻质量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3)母亲的教养能力效能感在母亲婚姻质量对青少年亲社会、问题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另外,母亲的教养能力满意度在母亲婚姻质量和青少年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为边缘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