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2篇
  免费   394篇
  国内免费   369篇
  177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51.
以345名12~17岁初中阶段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在流动儿童父母心理控制与道德推脱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父母心理控制正向预测流动儿童道德推脱;(2)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在父母心理控制和流动儿童道德推脱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性别在父母心理控制与学校道德氛围感知间起调节作用,性别调节了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具体而言,与男孩相较,女孩的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受到父母心理控制的影响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52.
为探究父亲协同教养对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及父子依恋和自尊的中介作用,采用父亲协同教养问卷、父子依恋问卷、自尊量表以及长处与困难问卷对613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父亲积极协同教养显著负向预测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父亲消极协同教养显著正向预测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2)自尊在父亲协同教养与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父子依恋与自尊在父亲协同教养与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3.
本研究以338名学前儿童为被试,采用母亲报告法探究了学前儿童睡眠时间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儿童消极情绪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睡眠总时长对儿童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的主效应显著,而睡眠总时长与消极情绪性对儿童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的交互作用不显著;(2)夜间睡眠比对儿童内化问题行为的主效应显著,对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主效应不显著;夜间睡眠比与消极情绪性对儿童内化问题行为的交互作用显著,即对高消极情绪性的儿童,夜间睡眠比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其内化问题行为,而对低消极情绪性的儿童,夜间睡眠比对其内化问题行为的预测并不显著;夜间睡眠比与消极情绪性对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4.
《学海》2019,(5)
儿童保护的社会政策及实践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参与。我国政府自2010年以来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困境儿童的保护政策,但在实践中仍不乏困境儿童得不到有效保护的情形。究其缘由,既有政策上国家、社会与家庭之间责任及分工不明确、"家庭"在儿童保护政策系统中的严重缺位问题,也有政策偏重物质保护而轻视社会服务、轻视家庭能力建设的问题。本文立足"现代家庭"的政策视角,基于天津市的案例调查,在评估和分析当前困境儿童的五大"保护需求"基础上,揭示了现有社会保护政策及社区服务机制的结构性缺陷,并尝试构建"以现代家庭为中心"的困境儿童保护政策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55.
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的学校适应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综合运用社会测量法、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以304名小学二年级儿童为被试,考察儿童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儿童在学校的社会适应及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发现:1)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儿童在学校的社会适应及学业成绩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二者的相关与西方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在相应方面行为表现的关系相似,这表明,与西方父母相比,虽然我国父母的教育方式有更为严厉的特点,但是,这种跨文化的差异并不影响教育方式在中西方文化背景下对儿童的社会性、认知发展发挥相同的作用;2)与西方的研究结果相反,我国父母的严厉性教育方式与儿童的害羞存在负相关,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在中西方文化中害羞-抑制具有不同的心理学含义所致;3)在我国,父亲的教育方式与儿童认知、社会性表现的关系比母亲的教育方式与儿童的关系更强,这一现象可能与我国社会中,父亲是家庭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有关.  相似文献   
156.
运用认知测验法和问卷法,综合考察了167名学习不良儿童和161名一般儿童的认知发展、学习动机和家庭资源的特点,结果表明:与一般儿童相比,学习不良儿童认知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对于较简单的认知能力,其年龄差异显着,而对于较复杂的认知能力,年龄差异较小;学习不良儿童的学习动机显着低于一般儿童,但其学习动机与其认知水平呈显着的正相关;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资源配置与一般儿童相比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57.
中国和澳大利亚父母报告的儿童社会性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会昌 Sams.  A 《心理科学》1997,20(6):490-493,,513,
采用作者编制的《3-9岁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的英译本,在284名澳大利亚儿童中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对于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巨大的中国和澳大利亚,本量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跨文化适用性。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各个方面,在中澳父母心目中占有不同地位:中国父母重视自我意识、社会技能、意志品质,而澳大利亚父母更重视社会技能和社会情绪的发展。在中澳两个样本中,女孩的社会性发展量表得分均高于男孩。  相似文献   
158.
流动儿童家庭环境的特点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北京市1018名流动儿童和447名城市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家庭生活环境调查问卷、家庭功能问卷、学生多维生活领域满意度量表和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考察流动儿童家庭环境的特点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功能均显著差于城市儿童。(2)父亲从事体力类工作显著负向预测流动儿童的环境满意度;家庭生活指数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家庭、环境满意度及总体生活满意度;家庭居住的社区环境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家庭和环境满意度。(3)家庭亲密度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家庭、环境满意度和总体生活满意度,家庭的适应性显著正向预测其家庭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9.
对十多年来儿童青少年信息加工发展的机制以及脑机制的研究进行了总结,采用减法反应、指数函数、双曲线函数、微观发生设计、横断设计、脑超慢波等方法,研究了信息加工速度、信息加工策略、信息加工的空间、信息加工的脑机制等问题,对信息加工的发展机制、内部过程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信息加工的模型和策略发展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0.
我国3~6岁儿童个性类型及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野  杨丽珠 《心理科学》2005,28(4):893-896
该文在以往中国儿童个性结构研究基础上,以问卷调查(n=927)方式,将层次聚类和迭代聚类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同时采用理论分析等方法最终确定我国3~6岁儿童的个性类型包括认可型、矛盾型、拒绝型及中间型四类。其中认可型属于积极个性类型,矛盾型和拒绝型属于消极个性类型。研究表明,中班到大班阶段是幼儿个性发展相对重要的时期。男女幼儿在多个个性维度及大部分具体特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