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张红阳  李德坚 《天风》1995,(1):24-24
百花村教会座落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周围重峦叠嶂,岩陡林密,交通非常不便,常年很少有外人到这里来。早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基督教就传入到此地,从此福音便在这里扎下了根。许多代过去了,目前,全村共300口人,全是傈僳族人,基本上都是基督徒。 由于地处边陲,自然条件恶劣,村民生活仍很艰难,教育水平也较低,小学毕业生在寨子里便可算是秀才了。  相似文献   
93.
一、科学的学校管理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后,随着大lT业的兴起,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各政府开始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建立公共教育制度,政府对教育控制力度在增强,随之而来的是对学校管理和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明显提升。此时企业管理研究兴起,企业管理理论流行开来以后,对教育的管理难免产生巨大影响,为教育管理从经验型走向效率追求型奠定了理论基础,促使学校管理者借鉴企业管理理论于学校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94.
“城市美学”,迄今没有准确而权威的定义。这个学科是近年来随着城市研究的兴起,学者把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流行一时的“美学”与城市研究相结合而出现的。如果说传统美学由于从西方舶来,还保留着相对清晰的学科边界的话,那么“城市美学”由于城市研究本身学科交叉、范畴庞杂的特性,难以界定它的界限。于是,似乎人人都可以来谈论城市美学。官员们手握重权指点江山,以城市美学的名义拆掉旧城街区和历史建筑,建起高耸、单调的现代住宅,或者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水体和植被,建起无人踏足的城市绿化带。开发商们也以城市美学的名义争相建造千奇百怪的奇葩建筑。许多不严谨的学者,把原本属于规划学、建筑学、社会学、经济学的学科内容东拼西凑弄到一起,冠以城市美学的名号。如果城市美学还想成为一门严谨的不可替代的学科的话,它必须有自己稳固的学科基础,聚焦于学科的核心问题,即城市的美学问题。城市美学不能包罗万象,否则“美”字大可以去掉,那样城市美学就失去了自身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95.
郭齐勇 《孔子研究》2018,(6):157-158
中国传统哲学在20世纪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 20世纪中国学者是以怎样的方式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其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表现了怎样的意义、特点与问题?中国传统哲学在与外来哲学互动中如何保持自身的主体性?中国哲学未来究竟应呈现怎样的形态?……这些长期为学界所讨论而又所困扰的重大学术课题,李承贵教授新著《生生的传统--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范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所进行的探索性思考,或许有助于我们寻找答案。本人拜读之后,特提出如下几点感想与读者诸君分享。  相似文献   
96.
在《巴别塔之后》中,乔治·斯坦纳(1975,24)评论道,“文本内嵌于特定的历史事件”,所以,全面阅读一个文本,就涉及“尽可能地恢复价值与意图的直接性一一言语,实际上是在这样的直接性中发生的”。本文的目的,就是要恢复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伊斯兰研究一开始阅读和听闻克利福德·格尔茨的方式,并指出它在当代,对理解今天的伊斯兰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
苏永新  石衡潭 《天风》2018,(4):13-15
三、八九十年代中国化赞美诗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各地教会恢复聚会,基督徒的创造力也进发出来,出现了许多带有中国特色甚至地方风味的赞美诗。在河南,特别是南阳地区,一些信徒自觉与不自觉地把基督教信仰与当地文化资源自然地进行了结合,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  相似文献   
98.
海外消息     
晓爱 《天风》2018,(9):62-62
英国坎特伯雷大教堂购回中世纪历史文物《林格菲尔德圣经》英国坎特伯雷大教堂募集资金购回了《林格菲尔德圣经》(Lyghfield Bible)。这本圣经成书于13世纪,并以其所有者——一位修士的名字命名。16世纪,当英王亨利八世下令解散坎特伯雷大教堂之后,教堂的三万本书籍就此散落民间,而《林格菲尔德圣经》也是其中之一。该圣经包含很多精美的插画,记载在690页精致的羊皮纸上。这本圣经现已收入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国世界记忆名录(UNESCO UK Memory of the World Register),并将置于大教堂新的展览区域中做公开展出。  相似文献   
99.
陈永涛 《天风》2018,(8):25-25
从唐贞观(公元635年)以降,基督教先后四度入华。先是景教在唐朝传入,接着是天主教在元代的传播,到明末清初天主教再次入华,然后基督教新教于19世纪初来到中国。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在不同时期均面对着多层次多方面的挑战。但如何处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成为自景教以来,基督教在中国传播不可回避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0.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的伟大思想带给中国20世纪发展的辉煌,并将为中国21世纪的前进继续提供重要指导。中国共产党宗教工作取得的成就也是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引领下获得的。对此,辩证地、发展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则很有必要。马克思作为指导我们思想的一代伟人,其思想是顺应时代、社会的需求而成长、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形成亦有其辩证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