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中国宗教》2006,(5):63-63
丁俊在2006年第1期《回族研究》中发表文章《伊斯兰视阈中的文明对话与全球伦理》。文章认为,关于开展文明对话、构建全球伦理的讨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的重大议题,中国学术界也积极参与有关讨论,发表了不少独到的意见。但中国学术界对伊斯兰文明在开展文明对话、构建全球伦理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尚缺乏必要的理解和研究。文章通过对伊斯兰文明及其内在精神的揭示,特别是从伊斯兰文明之源的《古兰经》和圣训的原则精神出发,指出倡导文明对话不仅是伊斯兰文明固有的人文精神,而且也是伊斯兰文明的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12.
13.
20世纪中国儒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0世纪 ,儒学遭遇到空前的危机与严峻的挑战 ,也面临着重建与复兴的历史机遇。百年儒学演进及儒学研究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在“古今中西之争”及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思潮中 ,儒学并没有“博物馆化” ,儒学的命运大致经历了受到怀疑、批判、解构、重新诠释后成为现代思想学术形态 ,或获得创造性转换 ,以至汇入多元的世界文化大流之中的历程。 2 0世纪与 2 1世纪之交 ,儒学不仅是“文化中国”、“全球伦理”建设的重要精神资源 ,也是“文明对话”的重要角色 ,对 2 0世纪儒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既是历史性的课题 ,也是一项具有现实性、前瞻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柴文华 《哲学动态》2012,(10):44-51
老子和冯友兰都是从中原大地走向世界的哲学家。冯友兰虽然是理学一系的现代新儒家学者,但对老子思想也非常重视;在其"三史"[1]和"六书"[2]中,冯友兰提出了系统的老子观。那么,建国前冯友兰的老子观都有哪些内容?他与中国哲学史学科创立时期的其他中国哲学史家的老子观有哪些不同?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上半叶,伊斯兰教复兴思潮迭起,穆斯林比以往更加明确,伊斯兰教依然是他们解决精神、政治、经济问题的行之有效的途径。20世纪中后期,伊斯兰复兴的浪潮在经济思想领域产生了两方面影响:其一,带动了伊斯兰经济思想的研究。其二,促成了伊斯兰金融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2000多年来,历代学者致力于老子研究,留下了丰厚成果。本文对此予以简要梳理。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德经》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2000多年来,历代学者致力于老子研究,留下了丰厚成果。  相似文献   
17.
哈佛大学的政治学博士约瑟夫·奈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软实力”这一概念。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的,指一个城市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在笔者看来,软实力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8.
胡适是20世纪中国思想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学术思想有着异常广阔的域度,从哲学到文学,再到文化教育等,无不成就斐然。他从科学主义立场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性研究,其中对佛教禅宗的研究,是其学术生涯中重要的一章,在学术界和佛教界有着重要影响。胡适倾注了大量心血于佛教,著述颇丰,所涉猎的内容有佛教史、佛教人物等。他的一生皆与佛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都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两种文化遗产之间不可分割的共通之处。这种共通之处,促进了20世纪20年代开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最终形成了璀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范曾先生1938年生于江苏南通,是集诗书画于…身的当代奇才。上世纪80年代初,范曾住在北京团结湖,一次,确一位广东画商拜访范曾,画商说:“你的字人家说有问题,说你的字太像郭沫若的了……”范曾听了之后非常不高兴,立即大声说:“有什么问题?啊!有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