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由淄博市人民政府、中国孔子基金会、山东理工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鲁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临淄区人民政府和淄博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具体承办的淄博市第五届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2年8月6日至8月10日在古代国故地、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当代工业重镇淄博市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92.
范跃进教授主编的《文化旅游丛书》,近日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了。这套丛书,全书包括地历史名人(上、下)、地山水名胜(上、下)、地遗址遗迹、地风俗特产、咏诗文选注,五卷七册,150余万字,图片130余幅。整套丛书,图文并茂,规模浩大,站在山东省文化旅游平台建设的高度,从整体上对文化旅游的资源、框架、思想内涵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反映。这是第一部全面整理文化旅游资源的著作,是文化旅游研究的奠基石,对于文化旅游的研究与发展,对于弘扬文化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淄博市的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这套丛…  相似文献   
93.
人地关系的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在人地关系中人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地是被动的,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关键在于人.先秦时期,《管子》和稷下学者基于传统的人地关系思想和农业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提出了“天人和谐”的主张,这一主张对于我们今天建立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有一定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4.
《管子学刊》2005,(4):F0002-F0002
于孔宝,1961年4月出生于山东省桓台县,山东理工大学文化研究院《管子学刊》编部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与先秦文化,曾荣获淄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淄博市十佳社科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95.
张越 《管子学刊》2011,(2):129-F0003
由本刊主编于孔宝编审所著的《稷下学宫与文化研究》一书,于2010年12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著名历史学家、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安作璋教授,  相似文献   
96.
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特色 ,可以“通以显体”一语来概括 ,老庄的道论集中体现了这一特色。道是“一” ,或超越的本体 ;但它是在事物个体实存的“通”性中显现出来的超越性 ,而非形式实体性之“一”。“通以显体” ,强调事物自然差异的肯定性意义。因任事物自然性命差异性以实现其在价值上的平等性或一性 ,则万物“道通为一”。“道通为一”的境界 ,要在人文义的“有名”上开显 ,并通过“日损”去蔽的修为功夫或生命实现的历程来达成。道家对道的证显 ,采取的是一条存有实现论或人学的进路  相似文献   
97.
法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根据"法治"的不同特点,法家又可以分成春秋时的"法家"和战国时的"三晋法家"。孔子对法家的认同体现着儒法的互补,孟子对三晋法家的批评体现着"法治"思想中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差异。汉儒对三晋法家与暴秦的总结为"独尊儒术"奠定了思想基础,而"汉承秦制"既体现了儒法互补的精神又解释了两千多年中华帝国得以维系的法理原因。  相似文献   
98.
元曲中零散地分布着许多今存于山东方言区的语词,系统梳理这些语词,对于元曲词汇和今天山东方言词汇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遴选了30余个元曲中即已出现的山东方言语词,结合元曲和方言用例着力诠释语义,希望借此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9.
周展安 《中国哲学史》2021,(2):102-108,116
本文以《物论释》为研究对象,聚焦于章太炎在《物论释》中对于“俗情”、“俗谛”的肯定性阐释,分析了章太炎如何运用佛学的“中道”义来导引其阐释;进而分析了章太炎如何以对“俗情”的肯定来抒发其志在救世的“菩萨一阐提”精神;进而分析了章太炎如何以“两行”之道来绾合“丧我”之义与对“俗情”的肯定,并区分了这种新的“两行”之道...  相似文献   
100.
包蕾 《哲学分析》2022,(1):77-88+197-198
《庄子》内七篇中涉及身心关系的诸多层次。依循《庄子》的内部逻辑,可以探寻《物论》中表示意识或主体性的概念——如吾、我、心、真君、真宰等——在使用时的层级关系。唯识学对心意识层次的划分,则有助于厘清《庄子》中主体性相关概念的层级脉络,并获得对"蝴蝶梦"和"物化"内涵的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