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东夷地区长期受商文化影响,既与商王朝关系密切又有自身独立性。周王朝建立后,为了巩固在东方的统治,一方面需要加强军事威慑,迫使东夷接受新政权;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推行周礼,将东夷纳入周王朝的政治体系。姜太公封的主要目的是承担军事威慑任务,周公封鲁在军事威慑之外,还承担周礼表率和推行的任务。两国最初的分封目的,决定了、鲁两国治国策略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2.
在省、市有关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淄博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经过较长时间筹备,1999年11月26日,在淄博学院召开了“文化研究院”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153.
在“预备立宪”的背景下,杨度与章太炎就民族与建国问题展开了论辩。杨度的《金铁主义说》和章太炎的《〈社会通诠〉商兑》《中华民国解》三篇文章所构成的对话,反映了二人对民族、民族主义和民族与国家关系的不同理解。杨度与章太炎民族思想的差别不止于“联满”与“排满”,亦非“文化民族”与“历史民族”。在杨度看来,建立国家是绝对的前提和目的,民族主义只会阻碍统一国家的建立,他意图从根本上去民族化,以公民身份消解民族身份,以均质的国民主体构成新的国家;对章太炎来说,民族是先于国家存在的,因而乃是建立国家的根基,他主张将历史性存在的汉族重塑为政治民族,既将民族主义作为建立国家的动员手段,也将民族视作国家的主体和实质。杨度的民族主张试图斩断历史,具有鲜明的进化主义和文明论色彩,是普遍主义的;章太炎则将历史作为正当性的来源,对普遍主义的制度和价值心怀警惕,更强调民族所蕴含的特殊性和具体性。  相似文献   
154.
《景公疟》杂糅了传世本《景公病》《景公有疾》《景公信用谗佞》等章的内容,或许是后人将其分开以合《汉志》之数。《景公疟》虽否定通过祭祀就可以求福,认为天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同时又认为如果君主不行德政,天也会惩罚君主,具有一种较为朴素的天人感应色彩。从《景公疟》为楚简这一事实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存在一个密切交流的时期,两国文化交流在楚怀王时期达到顶峰。  相似文献   
155.
《管子学刊》2000,(3):16-16
杨向奎 我国古代文化 ,我认为可以分为四个体系 ,即 :鲁体系三晋体系楚申体系周秦体系这四个体系 ,其远古祖系来自炎黄 ;都是炎黄两系的后裔。而炎黄两个部族 ,互为姻亲 ,构成中华民族的远祖 ,所以自古相传 ,我们是炎黄子孙 ,渊源有自 ,是很清楚明白的。我们一向以鲁并称 ,其实是炎帝后裔。而鲁是黄帝后裔。古代民族的形成 ,必须是对等的两个族系 ,互为姻亲 ,才能构成一个部族 ,发展成为民族。先秦 ,是姜姓 ,许申吕都是姜姓 ,而姜是炎帝后 ,姬是黄帝后 ;所以姜姬互为姻亲 ,至春秋战国仍然如此 ,所以诗云 :娶妻娶妻 ,何必之姜 !…  相似文献   
156.
《管子学刊》2010,(2):F0003-F0003
历经三年,由王修德先生编著完成的《国巨防》一书,于2010年5月由鲁书社出版发行。这是他继《国轶闻》、《国大事纪年》之后又一文化研究成果问世。根据现有检索结果,该书是研究国巨防的第一本专著,填补了系统研究国巨防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7.
物论》的基本旨趣在于,使人领悟"万物同"的精神。据庄子,万物皆是道的体现者,因此其存有本身理应被尊重,以至于万物同的和平境界。万物先以个别单位呈现于特定事态中。并且每件事物在其存在过程中,常与周遭环境连上关系,互相影响而转化为另一存有者。因此,使此世界总在变化之中。《庄子》一书所提出的"物"概念,要使人承认万物理应拥有按照各自的存有方式而存在的生命形式。那么,在《庄子》文本中,如何将"物"之论得到其内在逻辑根据呢?换句话说,《庄子》究竟依据何种内在的逻辑形式以确保"物""逍遥"等核心概念的证成呢?本论沿着"卮言"的语言特征而论证"物"概念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由此导出《庄子》"物"概念正合乎新科技革命时代所需的子学精神,即多元性生活世界此般结论。  相似文献   
158.
顾炎武诗歌中有几首写到国历史人物,或用作典故,或吟咏人物,或隐喻现实,其中复国英雄田单最受其推崇。顾炎武诗歌中的文化,有他作为明遗民的立场和视角,与他反清复明的平生壮志密切相关,古老文化的爱国精神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得到了独到的阐发。也赋予他的诗歌创作以独特的面貌。  相似文献   
159.
任蜜林 《现代哲学》2020,(1):134-140
西汉今文诗学分为鲁、、韩三家。三家《诗》虽然都属于今文诗学,但其思想特征并不完全相同。而这些思想特征的不同,与它们思想来源的不同有着密切关系:鲁《诗》与荀子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在解《诗》的时候突出了礼的地位;《诗》源自以《公羊》为代表的学,有着浓厚的阴阳五行思想色彩;韩《诗》同时受到荀子与阴阳家两方面思想的影响,这也是其既有荀子"天人相分"思想,又有天人感应、阴阳灾异思想的原因所在。从保持先秦《诗》义的原貌来看,鲁《诗》的贡献最大。但从汉代经学的发展来看,《诗》无疑最能反映西汉今文诗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0.
《管子学刊》2006,(2):F0002-F0002
邵先锋,男,1953年7月出生于淄博,籍贯山东滕州。1969年11月入伍即入解放军第一外国语学校(现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大学)学习,1973年12月毕业;在部队长期从事技术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多次获奖并荣立三等功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