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4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文章重点阐述了孟子与孟子山的关系,认为孟子作为稷下先生曾经两次游齐,最后离开齐国时,曾经“三宿于昼”,这个“昼”的具体地点似无可考,但这个地方距离临淄不会很远,应当十分靠近长峪道。从临淄通向博山的长峪道,最晚在战国时期应当很是畅通。孟子最后离开齐国,就是沿着长峪道在昼邑住宿后离开齐国的。孟子在离开齐国时,经过了孟子山。  相似文献   
132.
中国传统四大学派即道、儒、墨和法家的思想不仅直接影响推动中国文化,而且流转到世界各国各地使异国学者也悟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深奥。其中,道家学派代表性著作《庄子》有很大的实际作用。有的人认为庄子的思想只是很复杂的哲学概念而已,它的实际作用并不是很大,读《庄子》的最大的作用是锻炼古文而内容方面对现代的人没有可以学到东西了。还有些人把《庄子》这一部著作当作有浓厚的文学色彩的中国浪漫主义杰作。但是,从《庄子》这一部著作的内容来考察现存的一切问题或者从这位先秦的思想家的哲学观念来切入、分析并揭开现代世界任何一…  相似文献   
133.
齐国殉马探略——先秦齐及诸国殉马发现略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全国发现的自商代以来至战国前汉的车马和殉马分时代和地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以齐国为例对出现殉马和车马厚葬的因由进行了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134.
儒法道治国方略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治国方略以儒、法、道三家为最有代表性。儒家主张“以德治国”,其核心是“心治”;法家强调“以法治国”,其核心是“力治”;道家倡导“无为而治”,其核心是“天治”。三家治国方略各具特色,亦各有不足,在政治实践中应兼采并用,各取所长,优势互补,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三家治国方略虽称发达,却仅属于“治道”,属于管理学范畴,而于“政道”甚少涉及,这与中国古代严酷的专制主义政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5.
人们在做决策时常常要受到时间或知识的限制,有时还要受到其双重限制。关于人们是如何进行风险决策,早期有期望效用理论对其加以解释,但Allais悖论对其标准化地位提出了挑战。Simon的“有限理性”观点提出后,一些研究者开始致力于开发决策的“有限理性”模型。文章讨论并比较了无限理性的期望效用理论被Allais悖论杠杆撬动之后,有限理性的“占优启发式”和“齐当别”决策模型所能做的和所不能做的。两种模型的决策标准、计算策略以及未来研究的展望也一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6.
张继 《管子学刊》2010,(2):46-50
黄老思想是战国时期兴起的一个哲学政治思想,一方面其强调"道生法",主张法律的道德基础、强调法律的权威与作用;另一方面主张"循法而治",并提出君主"无为而治",弱化统治者的主观能动性,防止统治者对法律的侵害。相对于中国古代的法家、儒家等其它学派法律思想,其法律思想更接近于西方的法治思想,对我国今天的法治建设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7.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他的成长与业绩,深受齐文化的影响,尤其受姜太公和管仲的影响至深。文章从渭水隐居与躬耕南阳、“尊王攘夷”与旗打“刘皇叔”、“九合诸侯”与“南征北战”、各成霸业与鞠躬尽瘁,四个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8.
梅馨 《管子学刊》2014,(2):125-126
齐文化、鲁文化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地域文化。山东被称为齐鲁之邦,这说明这两种地域文化有诸多共同之处。然而细分之下,齐文化与鲁文化又具有各自的特点,“齐文化以务实性、尚变性、开放性、兼容性等鲜明特征著称于世,鲁文化则以其勤俭质朴、注重传统、恪守礼乐、重德尚恩等显著风格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1]。以往学者研究齐、鲁文化,或关注于齐文化与鲁文化的个性特征,或关注于齐文化与鲁文化如何由优秀的地域文化演变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从地域文化的视阈下研究齐文化与鲁文化则比较少见。邱文山著《地域文化视阈下的齐文化与鲁文化》(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年版)则是这一研究角度下的新著作。  相似文献   
139.
苏杭 《现代哲学》2023,(1):128-135
道之不可言说是庄老体道经验的共同特质。相较于老子研究界的丰硕成果,近年对庄子相关问题的讨论未见进展。其实,《齐物论》的讨论语境是高度分化的“言谓世界”。在这一语境中,一方面,日常语言所承载的是个体之“是”,一切以名言证“道”的努力终将失败;另一方面,《齐物论》亦承认有“道言”。作为《庄子》所特有的言说技艺,曼衍之言作为不断从“此”转为“彼”的化中之言,实质是“物化”在言谓世界中的现身。  相似文献   
140.
刘蕾 《管子学刊》2011,(3):106-108
本文从开展齐文化研究有利于拓宽齐鲁文化的研究领域,深化人们对齐鲁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有利于培植文化产业,助推经济发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培育市民的家园意识,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实现资源共享和文化认同,为经济区发展注入文化活力等四个方面阐述开展齐文化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从学术角度阐述开展齐文化研究与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