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齐国《韶》乐,是我国古代乐苑中的一束奇葩,它展示了上古乐舞的突出成就。本文就齐《韶》的形成与发展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并对其演奏形式,表演顺序及风格,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助现有文献,以历史唯物的方法分析推证:自太公封齐,晏婴之祖族就生活于齐之大地,为一般官吏之族,至其父才在齐初露锋芒。齐景公时代,晏婴创其家族之辉煌时代,自晏婴卒后而衰。《晏子春秋》作为一部反映晏婴思想的古代典籍,并非后世有些学者所说的抄自其他古代典籍的伪书。《晏子春秋》初成于春秋末期,由齐史与晏婴之宾客的记载而形成。后经稷下先生的整编,《晏子春秋》不仅流传于世,且被广泛引用。至汉,《晏子春秋》的流传范围甚广,银雀山出土的竹简可证。今本之《晏子春秋》的编者应为刘向。  相似文献   
13.
齐、鲁文化及其交融与整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邱文山 《管子学刊》2002,(3):45-50,96
山东号称齐鲁,齐鲁之称是源于先秦时期在海贷之间曾经孕育出两支优秀地域文化,即齐文化和鲁文化。齐文化以其务实性、尚变性、开放性、兼容性等鲜明特征著称于世;鲁文化则以其勤俭质朴、注重传统、格守礼乐、重德尚恩的风格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本文对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形成及主要特征,齐文化和鲁文化通过交汇融合并最终走向整合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试论齐文化的流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中的齐文化是指狭义的齐文化,即先秦时期的齐文化。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整合之后的流变,表现为两种方向:其一,齐文化与秦汉时期的经学合流。形成了齐派经学;同时又与谶纬学说融合,形成了谶纬神学。齐派经学、谶纬神学可以说是齐文化的流变对封建上层社会的影响。其二,由方仙道演化而来的道教,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正统宗教。这可以说是齐文化的流变对封建下层社会的广泛影响。本文拟从齐文化与经学、谶纬、道教等方面来观照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整合之后的流变。  相似文献   
15.
“君临天下”后的秦始皇帝,对东方齐地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对齐文化的狂热和对齐人的复杂心理凝结成了始皇帝心中的特殊情结。这一情结是由秦文化自身的主观原因和齐文化的客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两种异质文化矛盾、融合所致。在这一情结作用下齐文化的精髓成为秦代文化的新鲜血液.也完成了自身由区域文化向一统文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自上世纪90年代首次发现汉代镜范开始一直到今天,临淄齐故城内出土大量镜范资料。伴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开展,临淄齐故城作为汉代铸镜作坊的一个中心已经毫无争议。陈介祺作为晚清收藏大家,开镜范收藏之先河,其铜镜收藏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以临淄、青州为中心的齐国故地。通过对陈介祺收藏铜镜及镜范资料与临淄齐故城内出土镜范资料进行比对,进一步确定了这一观点。而陈氏所藏铜镜及镜范中的稀有种类也为临淄齐故城铸镜作坊研究也提供了新的资料支持。  相似文献   
17.
关于齐文化开发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开发、利用丰富的齐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历史价值。齐文化开发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齐文化开发意指齐文化旅游开发,而广义的齐文化开发则意指对齐文化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
汉唐典籍如《说文》《初学记》等征引《逸论语》五则,自王应麟、朱彝尊以来,皆以其为《齐论语》之《问玉》篇,"问王"为"问玉"之误,已成定论。因其内容、体制与二十篇不同,为张禹所删。《齐论》自班固之后未见典籍称引;现有文献皆无其进入东汉以后传承情况之记录;郑玄校定《张侯论》,参考《古文论语》,并未参考《齐论》,学术史上"考之《齐》《古》"之说有误。考虑到著录《齐论》的《汉书·艺文志》实出于刘歆《七略》,而许慎引《齐论·问玉》时已称之为《逸论语》,可以判断《齐论》的亡佚时间当在刘歆之后、许慎之前。许慎编纂《说文》,采用《逸论语》,并未全部注明出处,这有助于我们对《说文》编纂与内容来源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齐赋     
王金铃 《管子学刊》2005,(3):128-128
[编者按]山东人民所创建的齐文化、鲁文化,同誉并称齐鲁文化,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就齐文化而言,史典繁博,古今所撰集的各类文献及汇编,更是多不胜计,除专业研究人员外,一般人很难概括或说清何为齐;更难寻到一篇文字不多,但能对齐文化的概念作出回答的文章.王金铃先生所著的“齐赋”,却是一篇比较精当全面齐文化的词赋.该赋居高临下,总揽几千年齐文化的产生、传承和发展的全局,用了区区几百字,高度升华并概括地描述出了该文化的名称来源、所在地域、产生存在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史学、演化及衍化形态、承传及发展、所创物质与精神财富、发展水平及在历史与文明史中的地位等十大文化界定所应具备的要素.该赋顺畅古雅,气势恢宏,是一篇少见的今人用赋的形式阐述齐文化的文章.鉴此,特地录出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刘示范 《管子学刊》2005,(4):118-121
由淄博市人民政府、中国孔子基金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理工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淄博市临淄区人民政府和淄博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具体承办,淄博市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办的,以“齐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为主题的第六届齐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年9月11日至13日在淄博市隆重召开。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北京、天津、河南等地的专家学者80余位到会参加讨论,会议收到学术论文与专著50多篇(部)。与会的专家学者以“继往圣,开来学”为新时期人类谋求最大福祉的历史文化慧命为己任,紧紧围绕“齐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这一时代命题,密切结合我国当今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