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明清时期的华严唯识学弘传史中,高原明昱(1544?-1633?)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明昱在蜀地出家并且受具足戒,大约于万历十年(1582)离开蜀地到终南山,遇到奇人授以《成唯识论》。明昱在关中研习九年,后于万历十九年到燕京,万历二十三年离开燕京南下至江浙一带,后住持常熟兴福寺,被誉为开山祖师。明昱《成唯识论俗诠》的完成并刊刻是明末唯识学复兴的标志性事件。明昱在南京、苏州、杭州、燕京宣讲《成唯识论》,对于唯识学的复兴贡献卓著。晚年,明昱回到故土蓬溪,重建青莲寺,在当地享有盛誉。清初,高原明昱弟子御生明善和徒孙乐修慧善(1624-1690)在北京弘扬华严宗义和唯识学。清代的华严宗谱系将明昱列入本宗法脉,高原系是明末清初乃至民国时期华严宗几大法系之一。  相似文献   
802.
由安慧《唯识三十释》梵文写本的发现(1922年,尼泊尔)与刊布(1925年,巴黎)所引发的对唯识学的整体反思,在历经半个多世纪时断时续的论争后,至今似乎已然成为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语言学与文献学层面的探讨已穷乎其微,遗憾的是  相似文献   
803.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伊斯兰国家,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汉语使用也较广泛。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基督教、拜物教等。 截至2005年底,全国人口2626万,马来人及其他原住民占66.1%,华人占25.3%,印度人占7.4%。马来人全部信奉伊斯兰教,此外,原住民、华人和印度人中也有比例不等的穆斯林。  相似文献   
804.
伍守阳是明代后期著名的内丹家.伍氏三关修炼论是其丹法的核心内容.伍氏对三关修炼功法次第以及化暴化神之理等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发前人未发之秘.伍氏三关修炼论反映了那个时代道教内丹学的特色;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5.
本文完备地阐论了道教炼养学的哲学基础 ,从宇宙生成论、天人论到阴阳五行论、八卦九宫说四个基础理论出发 ,具体地剖析了道教炼养学义理的合理因素及其不足 ,为继承和发扬这一养生学宝库作了一次理论的整理和探索  相似文献   
806.
潘斌 《中国哲学史》2023,(2):106-112
凌廷堪撰《复礼》三篇,希望自己成为清代中期学术的“开其端”“矫其弊”之人。他在对古今学术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建构起自己的“复礼”思想体系。礼在凌氏学术思想体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是贯穿其学术思想体系的关键和灵魂。他认为礼是“五常”的“纲纪”,其“学礼复善”之说既强调先验的道德本心,又不忽视后天的教化,是对孟、荀之说的折衷。针对李翱提出的“复性”论,凌廷堪别出心裁地提出“复礼”说,并主张通过“复礼”实现“复性”。  相似文献   
807.
808.
郭强 《管子学刊》2020,(2):43-48
《荀子》是先秦重要子书,然"抑荀"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荀子及其思想的历史地位。"抑荀"现象,主要包含因学术流变、政治意识形态、个人主观臆断而造成的对《荀子》的过度诋毁和强制阐释两个方面。在"新子学"框架下,必须重新审视"抑荀"现象,迫切需要通过文本细读和客观评价重构《荀子》的地位。《荀子》文本的作用辐射至社会领域的各个层面,其间必有永恒的普遍价值。《荀子》在"新子学"体系下主要有理论指导、道德滋养和困境突破三种作用。新时期子学研究者应顺应时代需求,重新审视诸子元典,并重新构建元典价值。以"重审"与"重构"为前提,子学研究者应将诸子元典的价值进行现代化转换,进而以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子学精神"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809.
810.
朱陆为学工夫之异同的争论历经几百年而不衰,本文专就二位大儒对"读书"工夫的看法为主题来进一步展开这一争论。象山为学工夫虽以尊德性为宗,但"何尝教人不读书",朱子虽以道问学为重,但也提出"读书已是第二义",这说明二位大儒在尊德性、道问学关系问题上有交融的面向;但紧接着就如何读书,以及读书工夫的具体地位问题,二位大儒却又显出鲜明的不同之见。可见二位大儒的为学工夫确有趋同的面向,但差异却是更为根本的,而这正是区别象山之学与紫阳之学的显著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