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2篇
  22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5篇
  1985年   6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残灯 《天风》1995,(2):9-11
不信神的人往往会说:我没有看见神怎么能相信有神呢? 我们基督徒却往往会说:神并没有隐藏,他爱我们,向我们显明他自己,使我们能相信他,接受他的爱。  相似文献   
82.
燕国材 《心理学报》1993,26(4):94-101
该文较系统地论述了孟子的普通心理思想。主要问题是:心理学思想的基本观点,知虑心理思想,情欲心理思想,志意心理思想,智能心理思想,性习心理思想。  相似文献   
83.
王孺童 《法音》2010,(7):5-8
<正>《念佛论》是倓虚法师一篇专门探讨净土法门的讲记,虽然内容是为初机学佛者,略说念佛求生西方弥陀净土之殊胜功德,但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其作为天台宗的一代大师,以天台教观来弘扬净土法门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84.
<正>一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有较为丰富的关于文明的论述,这些论述内在地形成了他们的唯物主义文明观的思想体系。从马克思恩格斯对文明一词的使用情况以及相关表述来看,其中有一个潜在的思想逻辑,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5.
刘玉宇  任远 《现代哲学》2012,(3):108-114
公孙龙的《白马论》无论在汉语文献还是在西方汉学研究中都有丰富的诠释传统。本文意在指出白马论的要点不是逻辑学或本体论问题而是语义学问题,并结合先秦时期正名之争的大背景,试图论证《白马论》的名实观表明公孙龙运用了与西方柏拉图式概念不同的抽象概念。  相似文献   
86.
从西方哲学史发展的一般脉络来看,友爱(philia/friendship)问题在古希腊罗马的哲学表述中常常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在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领域,友爱既是个体幸福的重要构成部分,又是能将城邦或政治共同体凝聚结合起来之不可或缺的伦理纽带,而这种纽带的断裂则是种种敌  相似文献   
87.
《老子》第四十二章历来有许多不同的解读,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河上公为代表的宇宙论解释;二是以王弼为代表的语言论解释;三是当代牟宗三的境界论解释。本文立足《老子》,剖析三种解释之得失,并从方法论上初步说明厘清"问题意识"对回到经典原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8.
本文在田野调查保安族聚居的大河家大墩、梅坡、甘河滩村,刘集乡的团结、肖家、高李村的基础上,对保安族宗教经典和世俗社会中有关妇女社会地位进行归纳和分析,认为保安族社会中男女平等是普遍认同的心理。并从社会性别和生命周期理论研究为视角,就伊斯兰教妇女观在保安族日常生活实践中得出,青壮年婚育期家庭中妻子和丈夫承担了自己应有的义务和责任,而且中老年女性在宗教实践中也构建了自己较高的社会地位。本文认为以一个民族的宗教实践来探讨宗教诸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9.
郑观应(1842—1922),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近现代改良主义者。光绪二十年(1894),郑观应撰成《盛世危言》,该书以"富强救国"为主题,针对甲午战败以后的晚清社会提出了全面的改良主张,在当时及后世都产  相似文献   
90.
沈岚 《中国道教》2012,(1):27-30
正在《淮南子》一书中,其理想人格的代表是真人,真人优游于世,超越生死并具有无限能力。"故闭四关则身无患,百节莫苑,莫死莫生,莫虚莫盈,是谓真人。"(《本经训》)"若夫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恬漠无事,无所凝滞,虚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