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吴钧 《周易研究》2008,1(1):59-62
有人认为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实行了彻底的决裂,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了无情的批判,甚至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断裂",但实际上,鲁迅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本文以鲁迅的"中间物"思想为例,来说明鲁迅思想中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2.
1.鲁迅: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相似文献   
13.
“故乡”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心结和意象.这种“挥之不去”基于生存论意义上时间的四维结构,使人几乎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哲学意味的寻根冲动.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以近乎完美的艺术境界展现了时间的四维结构,通过书写“故乡”在精神中引起的幻灭,创造了丰盈的审美体验,传达出富于生存论意味的哲学洞见.  相似文献   
14.
一竹内好在他的名著《鲁迅》里提出一种理解鲁迅的方法——实质上也是一种诠释思想人物的基本方法——亦即不是后设性地通过鲁迅有形的思想表达来追溯地解释他的思想形成,而是能够深入于鲁迅将形未形的思想展开过程,去探究那种促使鲁迅成为鲁迅的思想原理的形成过程。这是一种从"有迹可寻"的思想言说,深入到其"所以迹"的原理内部的诠释方法,其所诠释的对象,实质上已经从作为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文学的开山祖和奠基人,鲁迅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首推应该是他的小说。《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主人公阿Q中国代文学中极为经典的文学形象。鲁迅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刻揭露当时的中国状况,震撼着几代人的灵魂,其入木三分的讽刺、无处不在的幽默、精益求精的简练等艺术风格和塑造的人物形象至今还是文学创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重温鲁迅先生“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科学论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卿希泰 《中国道教》2001,9(6):10-14
鲁迅先生于1918年8月20日给许寿裳的信中曾说:“前曾言中国根抵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①鲁迅先生在这里,是用极其简洁的语言,肯定了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一个科学的论断,它纠正了长期以来在国内外都流行着的一种学术偏见,即似乎儒家文化就可以代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一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儒家文化的身上从为道教文化可有可无、毫无价值,甚至主张予以彻底消灭。韩愈唱之于前,朱熹和之于后,由来已久,至今还束缚着有些人的头脑。尽管如此,但这…  相似文献   
17.
赖和与鲁迅     
刘红林 《学海》2003,3(5):167-171
赖和被称为“台湾的鲁迅” ,是因为赖和与鲁迅有许多共同的东西。首先在于他对鲁迅自觉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他在创作上对鲁迅的学习与借鉴 ,并且有自己的开拓。然而 ,赖和毕竟生活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 ,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地域环境 ,使他的思想观念及文学活动 ,都有不同于鲁迅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8.
独立名格     
台静农先生有个名号,叫鲁迅嫡传弟子。这名号含金量极高的,顶着这帽子去开讲座,最少可开出一小时1万元的身价来。只是这名号,既非鲁迅所喜,鲁迅先生一向不太喜欢以粉丝数冲大v;也非台先生所愿,鲁迅逝后,台先生再也不“遥想当年”,将曾与鲁迅先生的交往“忘得一干二净”了。  相似文献   
19.
鲁迅对木刻版画情有独钟,曾花费大量心血研究和传播新兴版画。鲁迅以通信方式给版画家的作品进行具体的指导,并资助其社团、展览等活动。为了广泛宣传和传播版画,鲁迅先生翻译、出版了大量版画作品,并在自己的一些著作里以木刻版画作为插图。鲁迅为我国新兴版画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论鲁迅的道教文化观--从"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认为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了解道教 ,就无法真正认识中国的社会和文化。但道教对国民精神和心理的影响 ,消极的方面是主要的 ,它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些腐朽、消极、愚昧和落后的方面 ,长期以来对中国国民精神和信仰世界的形成造成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论断 ,主要从否定的方面表达了鲁迅的道教文化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