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63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在明朝中期到清代乾隆年间,汴梁小曲在中原广大地区极为盛行;它又吸收了雍正乾隆时期流传在北方的岔曲和当地的民歌小调形成了一种以曲牌连缀为其特点的演唱形式,名曰”鼓子曲”。这个艺术形式曲牌极为丰富,大曲牌有一百多拍节奏的,像[劈破玉]、[码头]、[倒推船]、[满江红]、[三起字]、[寄生草]、[背工]等,都是一个单曲牌就可以演唱一段完整的故事,小曲牌有十多种节奏的,如:[阳调]、  相似文献   
82.
<正>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妥善处理宗教问题,使宗教工作服从并服务于中国共产党在各个革命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对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争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且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对待宗教问题的正确政策。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神权是束缚中  相似文献   
83.
转型时期的社会公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刚 《学海》2005,(1):90-98
我国当前正面临从传统到现代的深刻转型 ,社会公正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要解决公正问题必须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 ,即共产党领导和正在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理当成为基本的指导思想 ,同时也应吸取西方公正理论中的合理要素。解决公正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有制度性的建构使这些理论真正落到实处 ,成为能动的实践力量。本文从此思路出发对当代转型中的社会公正问题以及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可供选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4.
游学行脚是佛教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佛教的一个优良传统。隋唐时期,佛教在中国创宗立派,许多有名的大和尚与宗派的创立者,通过国内外问道求法,成为一代宗师。游学行脚不仅仅是游山玩水,更重要的是博学众长,深刻领悟佛法。  相似文献   
85.
传说,古代有个叫青铜的巨人,浑身的皮肤像青铜,坚硬无比,刀枪不入,打起仗来,所向无敌。他成为举世无双的英雄。  相似文献   
86.
司马承祯与道教名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依道胜,理会玄远,遍游名山,密契仙洞。”①这是唐玄宗对司马承祯的评语。的确,在许多道教名山中,都留下了高道司马承祯的足迹。司马承祯(647~735)字子微,道号道隐,是盛唐时期的著名道士,上清第十二代宗师,有《坐忘论》、《天隐子》、《服气精义论》等多部著作传世。他出身官宦世家,年少好学却无心仕途,二十一岁服巾褐入道,在衡山追随著名道士潘师正学习上清经法。此后,司马承祯开始遍游道教名山。一、与道教名山的仙缘司马承祯曾到过哪些名山呢?据《唐王屋山中岩台正一先生庙碣》云:“而后游句曲,步华阳之天(指茅山);盝桐柏,入灵虚之洞…  相似文献   
87.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文革”后的情况和国际上民族、宗教问题日益突出的新形势,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宗教状况,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系统地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时期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实现了宗教工作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完整性的邓小平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88.
郭万平 《佛学研究》2004,(1):228-233
内容提要两宋时期,在中日没有国交的情况下,商人和僧侣成为中日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宋神宗元丰五年,日本僧戒觉率弟子二人偷渡来华,先由杭州经大运河至宋都开封,谒见宋神宗,后赴五台山。其日记《渡宋记》简略地记述了戒觉的旅华历程。虽然篇幅短小,却是研究中日关系史、宋史等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89.
"五四"时期,杜威和罗素的学说风靡一时,对当时文化思潮有重要影响。他们在宗教方面的言论,特别是针对基督教的看法产生了一些明显的效果。杜威与罗素都是无神论者,与杜威相比,罗素的反基督教立场更为鲜明。他们的宗教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胡适、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者对宗教的看法,同时,也受到了赵紫宸、徐宝谦等基督教学者的批评。杜威和罗素的宗教观引起那个时代与今天的学者们思考和争论这样几个问题:"信仰"的内涵应如何界定;宗教活动与政治运动在性质上有无相关性;怎样评价宗教(特别是基督教)在历史上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90.
鹃冠子有关教育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关于人性论他认为古今人性相同,趋利求安。关于政治教育,他认为明君主应不断提高精神修养,以神化天下。关于伦理教育,他主张官员推行教化,百姓提高道德修养。关于军事教育,他要求明君平素训练军队。关于知识教育,他提出九道说。这些看法在先秦教育思想史上很独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