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81.
一提到节俭,人们往往就和吝啬、小气联系在一起。而实际上,节俭并不等于是吝啬,节俭也并不是小气。节俭乃是人的一种高尚品德,它时时地在衡量着一个人的道德规范。千百年来节俭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提倡"一箪食,一瓢饮"。诸葛亮曾经说过:"静以修身,俭以美德。"唐太宗《百字箴》中云:"耕夫役役,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看来唐太宗很懂得"半丝  相似文献   
582.
色彩关系不是物质形式的客观存在,而是人脑对若干色彩相互作用后的整体感知。色彩关系就像是一个桥梁,它是从色彩在自然界的客观性到色彩在绘画作品中的主观性的过渡。要记住它们的存在并且通过大量的写生训练循序渐进地学会控制住它们。  相似文献   
583.
1946年我在吉林省梨树县读小学六年级时,得先父玉清公之方外好友、全真龙门派十七代传人华教行(亦名教兴)道长之垂青,传授我道门的入手功  相似文献   
584.
邓香莲 《天风》2020,(1):39-41
五饼二鱼的神迹在四部福音书中都有记载,这个圣经中著名的故事被称为"倍增分享",它是上帝使用一个孩子满足千万人生命供应的神迹。它在短暂的时空中产生了永恒和生命的影响,它是圣经中最温暖、最盛大的神迹叙述。  相似文献   
585.
《大乘起信论》树立“体用不二”的心体论,统一染与净、觉与不觉、体与用,提出“真如本觉”和“染净互熏”的新思想.真如能随缘而入生灭流转,染而不染,又能以内在的本觉智性和熏习力实现沿流而返的自我救赎.通过真如熏习的内在机制与本觉自证的修行实践,众生可返染成净,实现心灵的净化,共同建设人间净土.  相似文献   
586.
企业以牺牲相关群体的利益来攫取最大利润的经营方式直接造成了大规模裁员、直接排污、圈地毁林、血汗工厂、两极分化等社会问题,将原本应由企业完全或部分承担的就业、环保、劳工、三农、慈善等社会责任推给了政府和社会.即使是完善的政府法规、强大的舆论压力也只能从外界限制企业的这些行为,并不能使企业自愿、自觉地承担其社会责任.本文旨在通过将佛学缘起法则及其衍生的相关原理与具体案例相结合,尝试说明企业的发展、企业家的命运与其相关群体的利益是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  相似文献   
587.
吉藏讨论二谛义时有于谛和教谛两种二谛,于谛中又分为所依于谛和迷教于谛。清楚辨析两种于谛差别对准确理解吉藏二谛义具有重要意义。今结合日僧实敏等人文献,对吉藏所言两种于谛“得失”“通别”“能所”“前后”四种差别进行梳理辨析。通过分析,两种于谛最大的差别即是所依于谛比迷教于谛多出了但得非失且为能化的因果位大圣于谛。以此结论为依据,对过往学者认为所依于谛中不包含佛于谛,并且同迷教于谛一样面对教谛二谛皆失的观点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588.
去年6月.山西省朔州市一女生因二次高考落榜后自杀,这不能不让我们警醒。高考复读班原本应该是为高考落榜生举办的,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上线生,尤其是一些上了重点分数线的高分考生也加入了“高复”大军,据《中国妇女报》报道:在北京,报名复读的学生中有考到590分以上的。一位老师介绍,高分段学生增多、报名时间提前,成为复读班招生的一大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589.
590.
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是天主教会迈入现代世界发展潮流的里程碑,深刻改变了罗马教廷在国际关系中的外交趋向.后梵二时代的教廷以崭新的姿态成功回归国际社会,并完成了国际外交身份建构.教廷以其活跃的外交实践在国际社会获得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虽然教廷不愿意其宗教性定位被政治化,但其独特的外交目标、利益取向和外交特征却仍值得从政治学角度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