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秦启文  石伟 《心理科学》2004,27(4):887-889
本研究用自编“未成年人法律自我保护意识问卷”考察了1178名未成年人学生的法律自我保护意识的现状、性别差异及父母文化程度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未成年人被试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熟悉度较低;未成年人被试法律自我保护意识的盲区主要表现在大多数未成年人没有意识到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其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权的侵犯是违法的行为;《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教育应当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2.
陆益龙 《学海》2002,(5):116-120
中国乡村社会在文化和结构上的独特性 ,影响着人们对法制系统在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支持度。法制系统的运行及功能的发挥 ,依靠乡村社会成员的支持作为其资源。由于农民受知识、文化传统和现实条件的制约 ,对法制系统保持着敬畏心理 ,法制系统对支持程度也不是很高。因此 ,乡村社会的法制化过程并非法律形式化 ,而是法律与生活现实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3.
目前医疗纠纷的法律误区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认为 ,目前对于医疗纠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1 关于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医患双方在提供和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法律关系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一直存在争论。以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梁慧星为代表的民法学家从医患双方的地位、权利、义务出发进行分析 ,认为医患关系应该是民事法律关系[1] 。而众多卫生法学界人士对于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提出不同的观点 ,认为“在医患关系中 ,由于患者对于医学知识的缺乏 ,治疗方案完全由医生单方面制定和实施 ,患者仅仅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因而“完全不符合民法的平…  相似文献   
164.
为揭示现行医患信任法律制度的缺陷,探讨完善法律制度建设的思路与途径;搜集法律制度等文献资料,并开展访谈,对研究问题的现实存在提供佐证;结果发现,我国已经构建了医患信任的法律制度体系,但制度设计、实施存在缺陷;医患信任法律制度必须进一步完善、创新.  相似文献   
165.
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国保护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武 《管子学刊》2009,(1):114-119
虽然国际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了相关的立法,但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特性和各国立法理念的差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国保护一直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以至于出现了跨国侵犯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益的现象。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收集、保护的传统,同样面临着不断被外国组织或团体侵犯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益的现状。我国应当借鉴他国立法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国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66.
在我国,立法工作以无神论作为基础,通常国家法的制定和通过根本不考虑宗教法的规定和立场,由此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国家法与“宗教法”(编者注:我国尚无国家制定的《宗教法》,更无宗教界自定的宗教法。此处提到的“宗教法”慨念亦不明确,估且保留,待研讨。)在特定的法律问题上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167.
人格尊严是人的社会性在道德和法律上的承认和体现,是人作为社会成员必不可少的社会权利。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不仅应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国在该领域仍存有许多缺漏和不足,极大地影响着个体品德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亟待完善与提升。  相似文献   
168.
赵柯 《世界哲学》2023,(3):57-67
在《世界环游记补篇》中,狄德罗从欧洲社会与塔希提社会的风俗之不同出发,探讨了何谓风俗、何谓好风俗等问题。狄德罗提出,风俗是法律的产物,有什么样的法律就有什么样的风俗。其次,好风俗有赖于好法律,好法律在于精致地模仿自然法,与自然法保持一致。狄德罗表明,社会必须要有法律,且法律应辩证地迎合天性,与天性保持辩证的统一。在《补篇》中,狄德罗展现出一贯的辩证道德主义立场,是一个辩证道德主义者。通过这部著作可以再次发现,狄德罗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启蒙放荡子。  相似文献   
16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修订出版教材并开课,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件大事。《基础》看似简单,实则凝聚了上自中央有关负责人下到教材编写组成员等无数人近两年的心血,意蕴深厚。如何把握其真谛,挖掘其底蕴,并把它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0.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是体现现代性本质的一个核心问题。“德法次序”概念,可以将日常德治和法治关系的探讨,纳入到具有普遍性的政治哲学框架中来,实现一种现代政治哲学叙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