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贾国恒 《哲学研究》2012,(6):112-115,128
<正>对角线方法是指德国学者康托尔 ( G. Cantor) 在证明实数集不可数时所运用的一种技术方法。在这种意义上,康托尔的实数集不可数论本身便是对角线方法的一种重要运用。此外,对角线方法还有两种重要运用,即哥德尔对角线定理和汤姆逊引理的证明。哥德尔对角线定理又叫 "哥德尔自指定  相似文献   
152.
医学技术是我国医学门类下的新兴一级学科,通过分析医学技术一级学科的发展历程、学科内涵、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体系、学科建设的意义和作用等方面,指出该学科发展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理论体系尚待丰富、分支学科尚需分化、高端人才缺乏、多层次人才培养和学位体系需要构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3.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祸频繁,值此境遇下民之所想、民情如何与民之利益何在,关乎民生,乃人之天赋本性,是为民性。墨子认为“民生为甚欲”,政治当以便于民“生”为旨归,关注天下百姓的生存环境,止争息乱,“一天下之和”;同时,为政还要下通民情,“明民之所是所非”,“信民、爱民”,从而实现“政通人和”;而政治之义在行“利民之治”,谋天下百姓之利。若此民性可彰、善政可为。以此为鉴,功利民生确应成为当下执政党的道义性担当,并以此引领权力的规范运行,防止公共利益的异化,让“权为民所用”带来“令人愉悦的经验感受”,权力之善才能善待民性而富有“生活”意义。  相似文献   
154.
《孟子》在义理和话语两方面深深影响到戴震的《原善》。戴震将《易传》的“继善成性”与孟子的性善论区别为两个问题,前者是泛论,后者专论人性。受孟子断言“天之生物使之一本”的鼓舞,戴震严厉批评宋儒所谓性分义理、气质两种的学说犯了“二本”的错误。《原善》关于心的论述,关于“仁义礼智圣”和“条理”话语的使用,都鲜明表现出《孟子》的启发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5.
"复静"是刘敞经学哲学创新的重要表现之一。静是对性之本然状态的陈述,复静是刘敞反本、复性思想的进一步表达。在性情使役关系中,刘敞判定情恶的根源在于情之不使,而情本身是正的;刘敞以"得一"解释"复静",强调性静使役地位的重要性;而以仁心解释复静,既有心统性情的思想表达,也同时赋予了仁新的意义。刘敞复静说有其自身的理论局限性,但其对宋明理学兴起的推动作用与其自身的经学哲学地位仍需要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56.
随着中阿合作论坛的发展、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对阿民间外交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同时,在更好地回应阿拉伯国家"向东看"倾向和服务中阿各领域友好合作方面,民间外交须承担更大的责任。当前,对阿民间外交在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建设上还面临诸多困难,需要从内容、机制、渠道等方面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57.
关于经典解释,我要嘱托三件事。 一、不要试图洞彻启示的全部,这是我通篇想要表明的目的。因为那是不可企图的。人们应当记诵真主的这一言辞:“你们只被赐予了很少的知识。”(15:85)不应该认为经典中的一些奥秘不会对伟大的学者们遮蔽,遑论普通学者。人们应当知道,宣称洞悉了先知所有传述的本义的学者,他的宣称是出于理智短浅而非深厚。  相似文献   
158.
朴世堂作为韩国朝鲜时期的儒学者,虽以儒教为正统,但对朱熹的老子观有异见.朴世堂以体用一源等儒家思想与观念,注解与理解《老子》的道与名、无与有、道与德等被理学家批判的思想与观念,阐明《老子》以道体名用、无形有理、道无迹德有迹为基,是修身治人之学.由此,可以发现朴世堂倾向于脱朱子学,而想要找出儒道所共有的至善.  相似文献   
159.
毛国民  张梅 《管子学刊》2024,(1):102-113
朱熹人性论属于一性还是二性,学界多有争议。如要把握此争议的关键点,首先,必须既立足“理气”关系论分析朱熹人性论内涵,又要立足宇宙论或本体论、事实或价值取向等角度,去梳理心学派、气论派以及理学后学对人性论的争议。其次,魏校人性论“两个路向”可作为一种分析视角,即“生之谓性”路向,将“性与习对”,从存在论、事实层面来界定人性,形成人性论发展史的第一传统;“天命之谓性”路向,则“以性与命对”“性与天道对”“性与人道对”,从实践论、价值层面来界定人性,从而形成人性论第二传统。在把握这两个关键点的基础上,再分析一性或二性观点分歧的缘由,并在“理气不离不杂”“性即理”语境下阐释朱熹人性论。阐释结论是:朱熹人性论兼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一而二二而一”观点,绝非“一性或二性”的机械划分。  相似文献   
160.
这是一幢无人居住的房子,一只老鼠在里面生活得无拘无柬,悠然自得。可是好景不长,房子的主人回来了,并带回来一只花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