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周易》研究史上有古史证经一派.四库馆臣以为起自宋代。其实晋代的干宝已经系统地以商末周初的史实释《易》。干宝以古史注《易》。其思想渊源和学术渊源因为马王堆帛书《要》的发现和释读而变得十分清晰。孔子开创了儒门易传统,干宝正是承习儒门易余绪,转而在易学研究史上开创了古史注《易》的全新一派。本文还就干宝的圣人古史观和周初兴盛论探讨了干宝的《周易》古史观。  相似文献   
62.
通行本《系辞传》有“道”字29个。如:“乾道”、“坤道”、“三极之道”、“天地之道”、“道济天下”、“昼夜之道”、“阴阳之道”、“君子之道”、“道义”、“显道”、“变化之道”、“圣人之道”、“天下之道”、“天之道”、“形上之道”、“日月之道”、“小人之道”、“为道”、“道”、“天道”、“地道”、“人道”、“其道”、“易之道”。我们可以将这些“道”简单地归纳为四类:a、天道:b、地道:c、人道:d、易道天道与地道合而言之曰“天地之道”。天道、地道、人道合而言之曰“三极之道”。  相似文献   
63.
本文认为,帛书《系辞》比通行本早出,主要是它反映的时代与文化,与占筮、巫术有更深更密切的联系,今本则把其中与此有关的一些重要内容,如“易有大恒”“三陈九德”“古物定命”等等,加以删改了。理性、义理的成份亦大大增强了。从整体看,帛本与通行本系辞,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面貌,反映不同的时代与文化。  相似文献   
64.
大多数学者以为郭店“老子”(二千字)系《道德经》之节本。郭本文分三篇(整理者称为甲、乙、丙),但甚少学者论及此三者有出自不同手之可能。本文从三篇思想人手,继而着眼于甲乙、甲丙文间有重复处而乙丙间却无之事实,假设乙、丙分为阐发甲篇之“说”文(汉代改称“传”)。如此透视郭“老”,则乙、丙之全文皆可与甲“经”特定句段对应。证明郭“老”三篇实“经后附说”之集合。郭店一号墓闭当在公元前四世纪晚期,由此以往,下达马王堆之五千言《老子》,尚需加入数代传人之继续努力。今日《老子》本历时集体之创作也。  相似文献   
65.
本文就帛、今本<周易>的乾、坤两卦中,找出四个相关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包括:1)三才分位,不适用于<乾卦>;2)重新定位,有助于了解"朝乾、夕惕"义;3)<周易>申明坤须从阳,与帛书<衷>言阳之得阴,男下女不同;4)<周易>用"用",与帛书用"迵",是先贤用<易>从神权通向人文的结果.  相似文献   
66.
长沙马王堆汉墓3号汉墓出土的1竹简《合阴阳》、《天下至道谈》和《十问》是严格的房中著作,帛书《养生方》、《杂疗方》和《胎产书》等与房中有关。马王堆房中帛书阐述了多种房中术,骨子里有中医药理论作依托。其理论系统是以气论为主干的,精气论在其气论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初步运用了阴阳学说。围绕着气论,又举起天人相参的旗帜,教授了服气术的原则和要领,描述了气在人体内递进变化的过程,即“气——精——神——神明”。这套理论是传统哲学和医学思想与房中经验相结合的产物,有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67.
长沙马王堆汉墓 3号汉墓出土的竹简《合阴阳》、《天下至道谈》和《十问》是严格的房中著作 ,帛书《养生方》、《杂疗方》和《胎产书》等与房中有关。马王堆房中帛书阐述了多种房中术 ,骨子里有中医药理论作依托。其理论系统是以气论为主干的 ,精气论在其气论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 ,初步运用了阴阳学说。围绕着气论 ,又举起天人相参的旗帜 ,教授了服气术的原则和要领 ,描述了气在人体内递进变化的过程 ,即“气———精———神———神明”。这套理论是传统哲学和医学思想与房中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有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68.
"道"何以"生法"--关于《黄老帛书》"道生法"命题的追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于《黄老帛书》“道生法”的命题,学界已有的几种观点都是立足于它的功用加以分析和阐释。如果我们进一步对该命题中的基本概念作细致的辨析,可以发现,在帛书中具备“生法”功能的不是“道”,而是包含着周期性法则(四时)和对立性法则(阴阳)的“天道”或天地之道。这一点可从该书以“天道”充当治国活动根本依据的有关设定中得到证明。“道”借助于“天道”来派生“法”,进而也被设定为治国活动的根本依据之一,体现着帛书在转向为治之思的路向上,既要突破老子的局限,又要坚持道家基本立场的矛盾。这一矛盾还表现在其后的黄老学者或著作关于为治理则的不同抉择上。  相似文献   
69.
考察帛书《黄帝四经》和《易传·系辞》之间在思想上的内在联系,是先秦哲学研究中一个新的课题。《黄帝四经》产生于战国早期之末或中期之初,是现存最早的道家黄老作品,而《系辞》过去则一直被认为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但是,正如我在以前几篇文章中反复论证过的,《系辞》由于其与老庄道家的多方面联系,因而并不能被看作是儒家学派之作。通过本文的考察,我们会进一步了解《系辞》与道家黄老学派的联系,同时也使《系辞》道家说有了更充足的证据。  相似文献   
70.
李尚信 《孔子研究》2011,(1):127-128
众所周知,上世纪70年代出土的马王堆帛书<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极为珍贵的易学文献.在六篇<易传>--<二三子>、<系辞>、<衷>、<要>、<缪和>、<昭力>中,<要>篇较为短小,但价值却十分重大.<要>篇记载的孔子与弟子谈论<周易>的资料,是目前所见最详细、最全面的孔子论<易>文献,极大地弥补了传世文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