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张君劢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也是中国现代新儒学思潮的重要倡导者。半个世纪以来,他“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自称“不因哲学忘政治,不因政治忘哲学”,在为其政治实践而颠踬奔波的同时,也写下了大量的哲学著述。从这些著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张君劢的思想比较典型的显示了现代新儒家哲学的一些基本特征,因此,研究他的思想发展的历程、实质和特点,对于正确了解他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对于深入把握传统儒家哲学现代化的背景、途径及其发展趋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52.
林兆荣 《福建宗教》2001,(1):18-19,17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最近他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又重申:“不能拿本本去框实践,而是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这是我们树立和发扬好的学风的最根本的要求。只  相似文献   
853.
霍克海默社会批判理论诠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研究的深入,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也逐渐为学界关注。全面而客观地认识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对于理解批判理论的源头所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基于马克思的思想对其作一次重新思考和评价,即立足于当时特定的社会现实,从霍克海默自身的哲学语境出发,辩证地分析和评价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彰显其批判性,充分肯定其积极的理论意义。同时,文章对霍克海默社会批判理论的缺陷和不足也给予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54.
恩斯特·布洛赫是20世纪以来德国最富盛名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希望的哲学、一种具有乌托邦主义色彩的现实的人道主义,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批判精神,在实践中改变这个非正义的世界,才是未来乌托邦得以实现的现实路径。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对宗教“弥赛亚”的变革及其对现实的否定性批判,还是通过劳动和实践来从事乌托邦式的人道主义的现实化,抑或是在追溯天赋人权时对尊严、道德和自然法的人道主义阐明,无一不彰显了布洛赫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所持有的以人为本的道德哲学,以及他对现实的人道主义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打破了传统马克思主义者在伦理价值问题上的固有论述方式,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同时,将人道主义理想视为超越现实意识形态的道德形式,并将之置于希望的乌托邦之中,保留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念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导引作用。  相似文献   
855.
《学海》2019,(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及其在实践中的中国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理论成果,不仅找到和走通了一条使中国站起来的伟大道路,而且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基本理论原则。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找到和走通了一条使中国富起来的发展道路,并在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原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紧贴中国社会改革实践,一方面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克服"左"的教条主义约束,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另一方面又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坚持走群众路线,面向实践、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在理论探索中把借鉴、继承与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856.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本文通过梳理分析“两个结合”的历史发展,分析了“两个结合”的意义、判准与演变中的不同理解模式,探索了“两个结合”的基本关系。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今天所确定的历史方位,就是中国化时代化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所确定的,就是明确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品格和中华文化主体性。  相似文献   
857.
面对当前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新情况,我们更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论文作者在总结和借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前期成果的基础上,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论文认为,只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营建清新活泼、通俗易懂的文风,澄清错误观念,就一定能够开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58.
859.
马克思主义与解构虽然存在分歧,却可以关联.把马克思主义和解构关联起来,不仅可以重返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激进批判,筛除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因素,还可以避免对马克思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挪用.  相似文献   
860.
主持人手记:众所周知,马克思不是经院式的或书斋式的学者,而是一位充满激情和战斗精神的革命思想家。以他命名的马克思主义由于其鲜明的批判性和实践性而不断得到传播与应用,并且同当代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和人类历史进程紧密交织在一起。正是这一特征,使得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身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