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姚昭 《心理科学》2016,39(1):69-76
概念如何被表征是认知科学的热点问题,其中抽象概念如何表征是当前具身认知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之一。与前期概念隐喻理论(强调意象图式)和知觉符号理论(强调情境内省信息)的观点不同,语义表征具身理论强调情绪经验信息在抽象概念表征和加工中的作用。具体而言,具体概念的表征主要来自感觉运动信息,而抽象概念的表征主要来自情绪经验信息和语言信息。研究证明,抽象概念的高情绪经验信息能够促进词汇的加工,且这一促进作用受词汇情绪效价的调节。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考虑影响情绪经验信息发挥作用的因素,比如语言信息的丰富性、情绪唤醒或个体的情绪状态等。  相似文献   
112.
婴儿对他人动作意图的正确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认知能力,有利于婴儿根据他人意图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更好的社会互动.婴儿的这种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认知根源,对自身的社会反应、心理理论以及语言理解都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婴儿是如何获得这种能力的呢?经验论认为是学习的结果,但目的论则认为是婴儿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两种理论都获得了一些实证支持,目前还没有一致结论.这类研究对具身认知、身心关系的探讨有一定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13.
抽象概念表征的具身认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象概念是否通过感知经验来表征以及如何被感知经验表征是具身认知面临的一大问题.在抽象概念表征是否具有感知经验基础的问题上,具身认知理论认为抽象概念通过情境模拟或隐喻与感知经验发生联系.在抽象概念如何与感知经验表征发生联系的问题上,概念模拟理论强调情景或运动模拟在抽象概念表征中的直接作用;概念隐喻理论则侧重具体经验或具体经验与抽象概念之间的共同结构关系在抽象概念表征中的间接作用.未来研究应改变概念表征的稳定的心理实体观,从语言和抽象表征的关系、正常儿童和特殊群体的抽象概念表征差异入手,整合不同的具身认知观点.  相似文献   
114.
杨婷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44-144
晚唐诗人韩偓的香奁诗对后世影响很广,争议也很大。香奁诗的面貌与词接近,在相当程度上具备了词体的审美特质,并且在宋词中被经常化用,成为后代词人借鉴的重要对象,对宋词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5.
荀子虽主"人之性恶",但又谓人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在哲学史上,学者对此"质具"与"心性"的关系曾有"质具"属性说、"质具"与"性恶"矛盾说、"质具"属心说以及"质具"属心又属性说等几种不同的形态;与此同时,如果我们以"质具"问题为线索,则在历史上又演化出"性恶论"、"情恶论"(性朴论)和"心恶论"等不同的说法。荀子言性恶之目的原不在讨论"自然之恶",而在说明道德之恶,但道德之恶预设了责任概念,而责任概念又预设了选择自由。若谓在荀子那里,"质具"乃是人成就德行的主观根据,而这个意义上的"质具"乃从"天君"之心上来理解,那么,此心便有理由为"恶"承担责任,如是,"心恶说"在理论上便有其成立的根据。  相似文献   
116.
采用词性判断和启动加工任务考察具身模拟程度和具体性对词语效价具身表征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具身模拟程度低的空间表征中,只有敏感的负性词出现了效价和远近距离的相容效应;在模拟程度高的趋避表征中,正性词和负性词都与趋避动作产生了相容效应,并且具体词的效价和趋避表征之间的联结强于抽象词。  相似文献   
117.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身体、认知和环境是和谐的统一体。以该理论为基础的具身学习认为,身体不是学习过程的无关因素或障碍因素,身体是学习的主体,身体活动的参与在塑造学习者的思维、判断及记忆等心智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已有一定数量的实证研究发现,身体活动能够显著提供语言习得、数学学习等学业成绩,提供学生在同伴中的社会地位。将来,可基于具身认知的角度,采用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跨学科合作的方式,进一步探讨具身学习影响学业成绩的因素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18.
本研究基于具身认知观点和概念隐喻理论,采用三个实验探讨了 “心灵鸡汤”对环境温度的感知觉影响、对陌生他人人品评价的影响以及对自我人格特质评定的影响。结果发现,“心灵鸡汤”的阅读能有效提高个体对环境温度的评定,且不存在性别差异;阅读“心灵鸡汤”后倾向于对陌生人的人品有更高的积极评定;“心灵鸡汤”对自我评定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9.
认知与身体:理论心理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13,45(4):481-488
文章站在理论心理学的立场,从具身的维度,探讨了认知与身体的可能关系。文章指出,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文化中,二元论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柏拉图是二元论思想的最早代表,笛卡尔从认识论上确证了心、物二元世界的存在。传统认知心理学承袭了身心分离的二元论传统,视心智为独立于身体感觉运动系统的抽象符号信息加工。但是具身认知的兴起对二元论提出了挑战。从具身的维度来看,认知是身体的认知,身体是认知的主体。认知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对身体的依赖性:a.身体限制着认知的特征与范围。有机体的身体结构、身体的活动能力限制了认知表征的性质和内容;b.身体不仅限制着认知加工,而且可以作为认知加工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大脑和身体之间分配认知任务,发挥着一种类似于分销商的作用;c.身体调节着认知,影响着思维、判断、情绪和动机等心智过程。上述事实说明,身心并非对立的二元,而是一体,身体与环境的互动造就了心智和认知。心智、身体、环境是一体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0.
作为现代认知科学的新兴研究范式,具身认知强调身体在认知的实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对于身体是什么以及身体如何影响认知等问题,有关各方的研究者却都未能给予很好的说明。佛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藉由禅修实践积累了大量的基于身体方案的"准"具身认知的素材;其"心色不二"的蕴积身体观,"根"、"尘"、"识"相互缘起的认知观以及独到的"第一人称研究方法"(禅观)等,对于当前具身认知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