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9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王植 《美与时代》2016,(4):83-84
工作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心之一。办公空间的设计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情绪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工作内容和方式都在发生变化,新的工作方式又影响了办公空间的设计理念。当代办公空间设计不仅要注重功能形式上的变化,而且要更加关注工作人员的心理需求。因此,当代办公空间设计的基本理念应是在追求独特性与个性化的同时,兼具娱乐性和舒适性,并能够满足员工的交流需求。  相似文献   
92.
空间选择性注意研究的新进展——返回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金志成  陈骐 《心理科学》2000,23(6):710-714
返回抑制(inhibitionofreturn,ior)是Posner等人在考查注意提示(attentionalcueing)效应时发现的。Posner(1980)首次使用“空间线索技术”研究注意的定向问题…。实验结果发现,如果在一个靶子呈现之前,注意被提示线索预先,有效地分配到靶子位置,那么检测此靶子的反应潜伏期缩短,即有一个收益;若相反,则会有一个损失。研究者们将其中的这种收益(即在有效预提示位置上对靶子检测的易化)称为“注意提示效应”。这种效应在注意的内部和外部定向中,以及内源和外源定向中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93.
屏风是中国绘画中的特殊符号之一,它在绘画作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从构图、景深、隔断、氛围等方面分析和解读。研究发现,屏风作为一种具有装饰性和功能性的艺术元素,不仅在绘画中创造了独特的视觉效果,而且对观者的观看体验和情感产生了深远影响。关注和了解屏风在空间营造、情感表现、意义传达等方面的作用,对于探究中国绘画的表现方式和审美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以屏风在中国绘画中的表现及发展为切入点,从空间塑造和视线引导、景深表现、氛围营造与情感表达、对比与平衡、象征等方面探讨中国绘画中屏风的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94.
说一切有部的色法-空间理论在学界一直备受批评,批评围绕所谓极微造色说(量)与大种造色说(质)之张力展开。现有的教理学辩护尚未完全回应对方质疑,基于教理的进一步哲学阐释才能彻底回应此问题。剋实而言,有部之极微并非均质空间的单位量,而是相对对碍空间的呈现者,大种也非常一之质,而是生成此相对空间之力。加之极微与大种所展示的感受、行动维度,有部的空间理论实际上既远离了量质分离之批评,也提供了深刻的哲学洞见。  相似文献   
95.
3~5岁儿童理解和使用空间表征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96名3~5儿童为被试,采用自编的儿童空间表征实验任务,在语言表征、模型表征和图画表征三种空间表征形式上,考察了儿童理解和使用空间表征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总体上,3~5岁儿童理解空间表征的发展水平均显著高于使用空间表征的发展水平。(2)3~5岁儿童理解和使用空间表征的发展表现出显著的年龄效应。(3)从不同的空间表证形式来看,3岁儿童理解语言表征的能力与理解模型表征的能力之间差异显著,4岁儿童使用语言表征的能力与使用模型表征的能力之间的差异、使用语言表征的能力与使用图画表征的能力之间的差异、以及使用模型表征的能力与使用图画表征的能力之间的差异都显著,其余形式的空间表征理解之间的差异或空间表征使用之间的差异在各年龄段中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6.
楚晓红 《美与时代》2023,(12):71-73
场景理论从多个维度对场景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进行量化叙述,强调文化和美学的融入,进行场景化的表达和运营。高职院校校园环境景观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和情感载体,依据高职院校的技术性教育定位,基于场景理论范式将绿化与园艺、水体与塑石、雕塑与壁画、长廊与凉亭等类型的景观空间打造成为具有文化感染力和审美冲击力的视觉形态,这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塑造精神家园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杨震 《美与时代》2024,(2):55-57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同时,人们对于工作、生活所需的空间环境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是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所需的公共使用空间,具有公共性和开放性,其与所处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自然生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近年来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设计成为人们在新时代追求幸福生活和高质量生活的载体,同时也是吸收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文化载体,更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生活幸福指数的关键点。为了改善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的效果,加大对城市文化的建设,深入分析传统文化与城市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的结合,希望能够加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文化性和艺术性,将传统文化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帮助居民提高文化认同感,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8.
距离乃是伦理的前提,而加速度使得距离在当今人际关系建构中的作用变得复杂,既对社会认知又对共同体认同(团结)产生了挑战,从而成为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紧迫话题。借助维希留的"距离污染"概念可以阐明高速度座架对人类生存提出的许多重大挑战:不断加速的世界面临"世界孤岛化"(即地点被封闭);资源分配空间不平等;社会关系虚拟化;地方意义消解,这些挑战使得基于空间的生存变得抽象,从而驱逐了伦理。这些挑战是今日伦理学需要面对的核心议题:它既是今日伦理主张的前提条件,又是其必须面对的人类生存难题。  相似文献   
99.
通过眼动记录和部分场景再认两种方法,探讨了虚拟建筑物对称场景中物体朝向统一、凸显两种条件对内在参照系建立的影响。结果发现:(1)场景中均为有朝向建筑物且朝向统一时,被试选择物体朝向与对称轴建立内在参照系的可能性没有差异;(2)场景中只有一个有朝向建筑物,其余均为无朝向物体时,即朝向凸显条件下,被试倾向于选择对称轴来建立内在参照系。物体朝向对内在参照系建立的影响作用具有局限性和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0.
城市自建立之初就是通过街道空间来彰显其品性。伟大的街道创造伟大的城市。传统中国城市街道空间以自然主义、等级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伦理精神造就了许多伟大的城市。当代都市生活日益普遍化、精致化和审美化,街道空间却相反,其文化精神、场所精神与空间正义的缺失,使它失去了滋养与培育人们精神的功能。美丽城市与美丽中国的建设,应该从美丽街道建设着手,构筑立足传统、引领时代精神的文化街道空间,立足绿色、共享理念的"后人本主义"街道空间,立足协调发展理念的公平公正街道空间,是街道空间最内在也最根本的伦理建构和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