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佛教节日     
佛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一些宗教仪式与传统的民间风俗相结合,逐渐形成名目繁多的宗教节日。每逢这些节日,寺院和民间通常要举行各种纪念活动。这些民族化的佛教节日,主要有佛诞节、盂兰盆节、佛成道节等。  相似文献   
22.
伦理道德源于人们的生活,伦理道德也需要进入人们的生活,尤其是日常生活;个体的自觉、制度的安排是伦理道德与日常生活连结的重要途径,其中,作为非正式制度的风俗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重建风俗、移风易俗对伦理道德的实现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
《礼记·王制》在“立法”的意义上,将“天下”建构为以“九州—四海”为格局的空间模型。在此模型中,《王制》以自然因素与政教因素所共同形成的“风俗”为标准,设计出“中国—戎夷”有别的内外秩序。这样的秩序贯穿着王者政教的始终。由此,自然风俗的差异与王者政教的同一,使得《王制》中的“天下”展现出多元性与普遍性共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4.
胡适是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将之一,他不仅积极推进文学改革,提倡使用白话文,同时大力倡导科学,反对迷信,尤其是在丧葬礼仪这一特定的社会风俗的改革方面,比同时代的其他先进知识分子倾注了更多的热情和心血。胡适首先揭露和批判了传统丧礼的种种弊端。虽然他对20世纪初以来先进分子倡导社会风俗的改良所取得的成果持肯定态度,但他仍认为,当时流行的丧礼尽管废除了不少传统的“繁重礼节”,却“不曾把古代遗留下来的许多虚伪仪式删除干净”,他斥责其为“迷信的、虚伪的、野蛮的风俗”。在胡适看来,丧葬礼仪改革的总方向是简单化。…  相似文献   
25.
自汉兴以来,叔孙通、陆贾、贾谊、晁错等人皆为汉代礼仪的制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但因为各种政治、思想的原因,汉家礼制终未能以国家法度的形式确立下来。直到太初元年,汉武帝颁布《定礼仪诏》,提出"因民而作,追俗为制"的原则,才终使汉家礼制成为典常、垂诸后世。但与《淮南子》因时和因地的双重制礼标准相比,汉武帝提出的原则实只是择其一端、有所取舍。取"因时",是为了与惯于以风俗教化来给自己施加压力的文臣士人相抗衡;舍"因地",则是对汉初以来不断兴风作浪的地方藩国的压制。看似简单的《定礼仪诏》,在寥寥数语中蕴含有颇为复杂的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26.
面对国家新婚姻法的实行,新疆维吾尔族应再审视传统的婚育家庭观念与行为。信仰与习俗在悠久历史过程中承载、其形成演变与萨满信仰和多种宗教都有密切关联。本文认为新疆维吾尔族婚姻观念与行为的古老风俗主要来自于萨满信仰,习惯法则主要源于伊斯兰教法,而后者尤为稳固。民族自治区的法治应充分重视这一情况并施以对策,以利其在和谐社会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7.
科学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可以解释一切。后者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不等于不要去尽量解决。计划经济不是错在要解决供需矛盾.而是错在要用长官意志解决.抛弃它不是要少用科技来解决经济问题.而是要尽量多用。公众不会担心人类发现的科学规律越来越多.更不会发现的科学规律越多越不信任这些规律或它们的发现者。普及科学的最大意义不在于让人们掌握多少科学知识.而在于让每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更理智!原子弹不是核物理研究的负面效应。后者不需要为此做任何调整。其他科学研究也无法由此反省出任何预防措施。解决滥用科技问题离不开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在“技术”前面冠以“科学”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8.
作为文殊道场的五台山,在佛教发展过程中,对五台民情风俗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五台的风俗习惯,明显地带上了宗教色彩。一、佛教信仰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中国佛、道、儒三教之一。佛教的基本教义是空、  相似文献   
29.
滕吉菊 《天风》2003,(12):32-32
有关圣诞节的传说,流传最广的来自德国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  相似文献   
30.
佛教地狱思想传入中国后,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到南北朝时期基本完善并趋于复杂化.佛教的地狱思想具有内容丰富、系统复杂、传播迅速、影响巨大等特点,对中国人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生死观、道德观以及中国本土宗教、社会风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有力地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