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张文赫 《美与时代》2014,(11):135-135
伴随着网络自制剧的发展,多家网络公司都推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自制剧。例如,土豆网的网络自制剧《欢迎爱光临》、酷6网的《新生活大爆炸》、优酷网推出的《11度青春》、《泡芙小姐》等等。  相似文献   
112.
从《管子.封禅》和《史记.封禅书》的比较来看,前者应是后者写作时的参照底本,这说明齐桓公"欲封泰山,禅梁父"的说法,当有更早的史料来源,并非司马迁杜撰。从齐桓公来看,他在即位初期就有称霸心志,这与他贵胄的秉性及早期经历有关,其一生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和对礼数的相对淡漠,在功成之后寻求封禅是诸因素合力自然发展的结果。而先秦时期流传久远的祭祀天地的古老习俗,则为齐桓公封禅的意愿提供更为深厚的社会土壤。  相似文献   
113.
叶浅予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尤其以彩墨舞蹈人物画见长。他的舞蹈画线条简练、形象传神。舞蹈虽是极小的题材,但叶老坚持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并敏锐地捕捉到舞蹈演员极具美感的动作瞬间,加以艺术的提炼与夸张,突出表演者的神韵美。叶老的舞蹈人物画对中国画的变革,起到了推陈出新的巨大作用。他的艺术成功之路对今天的绘画创作极具启发意义。本文试从叶浅予舞蹈人物画的题材创新、笔墨特点、标榜自我的艺术个性和写实艺术主张等几个方面探讨叶老的舞蹈人物画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14.
2008年7月8曰,我去银谷大厦银古艺术馆参观日本画僧慧善玄潭佛教绘画展《绘出光明与心》,画僧专门从住地赶来一见。未及看画,蓦然先看到的竟是画僧圆圆的黑框眼镜后面那双沉静有神并充满智慧的眼睛。  相似文献   
115.
池海营 《美与时代》2023,(4):126-128
雅集题材绘画作为传统美术史中一种独特的创作图式,其画面内容蕴含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与较大的艺术研究价值,受到了历代文人和画家的青睐。明代雅集题材绘画无论是雅集图,还是博古图,抑或是岁朝图与清供图,在图式题材与表现技法上,都与以往有着很大的不同,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观念与审美意趣,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和较大的现实意义。研究这一时期雅集题材绘画的图式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层文化意蕴,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史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6.
张强 《学海》2008,42(3):168-174
<金瓶梅>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相比,<金瓶梅>在思想内容、人物塑造、叙述结构及题材选择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7.
在基督教题材的美术作品当中,圣母一直是历代美术家歌颂和赞美的对象,据《圣经》上说:童贞女玛丽亚受圣灵而孕,在犹太伯利恒的一个木匠约瑟的家里生下人类的救世主耶稣,耶稣从30岁起开始宣传上帝的"福音",并收了12个门徒.  相似文献   
118.
在城市风景题材创作表现上,无论中西绘画,艺术家们都曾经把身心居住的城市作为寄托情感的载体画进画面。笔者把城市风景作为油画创作的一个专题来研究,在表现领域中力求拓展,即内容出新、题材出新,寻找历史上没有成熟表现的或相对少有涉足的或是空白的自然物象作为表现对象,通过提炼自我具有个性的艺术语言来表达画面意境,即城市风景画的灵魂和精神,同时也是城市风景绘画的重要表现内容。  相似文献   
119.
刘燏 《美与时代》2014,(5):93-93
刘庆邦被誉为“中国当代短篇小说之王”,他的短篇小说大都描写了普通人的生活,情节跌宕,语言生动、有趣。作家根植于自己生存的土壤,在作品中描绘了一幅幅充满温情的河南民俗生活画卷,读来像在品一壶陈年老酒,让人回味悠长。  相似文献   
120.
在时间跨度长达15年的艺术考察期内,对中国最顶级美展的国画获奖作品进行阳光下的"挑刺",从而毫不留情地指出国画创作之躁乱态势与迷惘前景,是本文之初衷与价值所在。尽量避免使用过激言词、尽量使用鸟瞰和局外心态,是本文之行文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