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以明代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为起点,顺藤摸瓜,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很多的文学作品中都出现了类似的“离魂”情节,但魂的柔情恰恰反衬出人的无情,这种“离魂”题材的承袭和发展。让人联想到其他更多文学作品之间题材的相似性,它们都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以不同的体裁展现着相似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文化会造就不同的表现,即使是同在现实主义教育传统下,中俄两国学生的绘画作品,也会反映出巨大的差别.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带来不同的感知方式,对比中可以让我们从更深层面看到的它们的短处和优势,扬长避短对于中国当代的艺术教育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潮州木雕所反映的题材中既有与其他流派相趋同的题材如伦理教化、祈福纳祥、程式化的纹样等,又有最能体现潮州文化特色的地域性题材,表现出潮州人对现世生活的热情和希望,是了解潮州人及潮州文化的直观途径。潮州木雕因其植根于民间的沃土而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因其贴近民众生活而深深地影响着民众的心灵。  相似文献   
14.
提及中国花鸟画,不能不谈及徐熙画派.徐熙画派在中国花鸟画史上的地位之重要和影响之巨大都是空前的,它直接影响了中国几个世纪的花鸟画创作及花乌画的传承和演变.徐熙画派是指从徐熙野逸的艺术特点出发,汇就了横向时代影响和纵向历史继承两个方面的绘画流派,但是这种风格特点归根溯源还是由徐熙创立的,徐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这个画派的特点,也浓缩了这个画派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刘双全是湖南颇有影响力的民间画家。他从事中国画创作已达30余年,他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莫过于女书绘画作品。他自1985年起,开始选择独一无二的女书作为绘画创作题材,并借鉴当地民间经板木刻、女红图案等表现形式,创造出了一批独具一格的女书绘画作品。他的女书素材有关的绘画作品体现出来的画风特点,及艺术创作规律,为我们的绘画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艺术作品尤其是历史题材作品,必须处理好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观赏者没有按照艺术创作者的思路走,艺术创作者应该思考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而不应以一句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来做挡箭牌。只有在创作者与观赏者双方的交流互动中,艺术作品才会更对欣赏者的胃口,毕竟消费者就是上帝。  相似文献   
17.
八仙故事是我国民间流传已久,并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仙话。他们经常云游人间,扶贫济危,除暴安良,奖善惩恶,施药治病,济世度人。在古典文学、戏曲、绘画、雕塑作品中,不少都是以八仙为题材。在“八仙过海”、“八仙献寿”等图景中,人们可以看到有一个神采俊雅,手持一朵荷花,飘逸脱俗的妙龄女郎,她便是八仙中唯的女仙——何仙姑。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历代神仙通鉴》等书中说,何仙姑是唐代武则天时广东增城县何泰之女,住云母溪。何仙姑出生的时候,紫云绕室,头顶生有六毫。十三岁的时候,她跟女伴人山采茶,走失了伴侣…  相似文献   
18.
王丽心 《法音》2004,(4):36-39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二千五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成为了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也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发行了不少佛教题材的邮品。如泰国发行的“金玉大佛”,越南发行的“罗汉图”,印度发行的“阿育王石柱”,孟加拉国发行的“铜佛”,蒙古国发行的“跳布扎面具”,日本发行的佛像、佛教建筑,澳门地区发行的“观音系列像”等等。中国作为佛教的第二故乡,三大语系佛教齐全,佛教文化极为丰富,因此在当代,我国也发行了不少佛教题材的邮品。说起邮票,就不得不先简单介绍一下邮票的历史和集邮的知识。邮票的发明者是英国…  相似文献   
19.
张绍春 《伦理学研究》2012,(2):54-60,141
中国近代社会风俗与道德的变革基本上是同步的.近代中华民族的服饰、社交礼节和岁时节日的风俗发生了重大变革.剪辫、放足和易服标志着中华民族摆脱了满族统治者施加的民族压迫和精神枷锁.鞠躬取代跪拜,“先生”和“君”的称呼取代“大人”和“老爷”的称呼,流行“同志”的称呼,反映出中国人的民主、平等观念在增加,政治理想和团结精神在强化.改历改元表明皇权至上观念轰然倒塌,中华民族融入世界潮流的观念在增强.  相似文献   
20.
同女性首饰相比较,男性首饰更重要的是其具有社会功能。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首饰对于男性来说是身份和地位的标志。在男权社会中,佩饰对男性来说也不是简单的装饰品,而是含有更多的社会意义。在社会风俗下,佩戴首饰寄寓着人们诸多美好希望。研究这种现象,可为当代男性首饰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