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李向平 《现代哲学》2006,1(4):23-32
世界文明史上有可能存在着这样一种革命,一种独特的革命方式,即以精神建构的方式来实现突变、做成政治的演替和社会的变革。而这种精神建构的革命模式,同样采用了暴力革命的方式。二十世纪现代中国的革命,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革命的模式。它以传统汤武革命为基础,整合了来自西方政治革命的理念,并给予当代中国以十分深刻的影响,几乎左右了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构成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潜在主题。  相似文献   
102.
科学杂志目录中图文版式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读者在阅读科学杂志目录时的眼动特征。实验设计为5(插图位置:居左、居右、交错、居上、居下)×2(插图注解:有、无)×2(文字颜色:黑、蓝)。被试为大学生。使用ASL Model 504眼动仪。结果表明:1.插图位置的注视时间与次数的主效应显著;2.插图注解的注视时间与次数的主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03.
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的影响存在着直接语言效应和间接语言效应的争论。直接语言效应是指在识记颜色时人先将颜色转换成颜色名称, 再认时通过匹配保留在记忆中的颜色词与目标颜色名称来完成任务。颜色类别知觉是语言策略的结果。间接语言效应是指语言和文化塑造颜色知觉表征, 形成了一个曲形颜色知觉空间, 将人们的注意引向语言和文化定义的颜色类别分界。即使没有语言策略的参与, 类别效应也会出现。颜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和红色在维吾尔族和汉族的语言和文化中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颜色相似性判断、颜色分类和颜色再认任务, 考察维吾尔族和汉族的大学生对红、绿的认知, 探查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的影响及其性质。结果表明, 与汉族相比, 维吾尔族对绿色的辨认、分类和再认存在反应优势, 对红色认知存在反应劣势。与颜色辨认反应比, 两个民族的颜色再认反应时显著长。整个研究表明, 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的影响存在着间接语言效应, 语言与文化塑造个体的颜色知觉空间。  相似文献   
104.
毛泽东丰富的革命实践造就了其诗词特有的史诗美和崇高美。毛泽东的诗词几乎涵盖了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阶段,有着史诗般的深刻内涵。毛泽东诗词描绘了大自然的雄浑,塑造了崇高的人物形象,更表现出高尚的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05.
本实验采用多目标追踪和复合刺激研究范式,将注意追踪和知觉的整体优先性两个研究领域中存在的知觉组织规律相结合,对单一和多个复合刺激进行注意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一或多个复合刺激追踪过程中,同样遵循静态知觉组织原则;不同知觉组织形式对知觉加工有不同的影响,突出的颜色变化可以促进知觉组织加工.  相似文献   
106.
夏林 《现代哲学》2008,23(1):21-27
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概念不能仅仅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上理解,而应该放入整个西方哲学史中加以透析.通过对商品拜物教理论的具体剖析,我们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升华了康德的物自体学说,其生产关系范畴则揭穿了西方哲学史上追求的确定性的抽象同一性假象,揭示了辩证法的精髓与人的历史境遇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范畴所内具的批判性态度既改变了哲学基本问题的提法,又重塑了哲学的基本立场,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107.
具身认知理论的代表知觉符号系统认为知识表征具有知觉特点,并假设语言理解中对于所涉及概念及其隐含属性会即时进行知觉模拟。当前研究采用句图匹配范式,通过三个实验探讨句子理解中是否会对物体隐含颜色属性进行知觉模拟及其具体条件。实验1沿用经典范式验证语言理解中对物体隐含颜色存在知觉模拟过程。实验2通过变化句子前语境考察语境是否支持对于物体隐含颜色知觉模拟的影响。实验3进一步考察当颜色属性与其对应物体存在稳定关联时(即具有高颜色诊断性的物体),在不同语境作用下是否会引起知觉表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语言理解中知觉模拟过程是灵活的,语境改变会引起读者所激活的物体颜色知觉表征发生变化,并且对于高颜色诊断物体,即使缺乏支持语境,读者仍然会对句中隐含的物体特定颜色进行知觉模拟。  相似文献   
108.
非文字内隐学习的优势效应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秀艳  邹玉梅  李强  黄佳 《心理科学》2003,26(2):292-296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运用计算机将人工语法范式程序化,分别以色块串和色词串为材料,研究颜色内隐和外显学习的特点;并增设时间变量(单元)以了解学习的详细进程。结果发现:1.学习材料上存在主效应,非言语材料(包块)较言语材料(色词)更适合于内隐加工。2.时间变量上也存在主效应,整体呈递增趋势;3.指导语上不存在主效应,即内隐学习在不同材料上的优势效应依然存在。实验结果极好地支持了非文字内隐学习优势效应的假设。  相似文献   
109.
陈硕 《应用心理学》2003,9(4):59-63
颜色恒常认知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包括照明、表面和背景等因素 ,也包括颜色对比、边界检测、颜色适应、模式识别 ,以及根据不同的环境线索采用不同的加工策略等认知影响因素 ,在分析上述因素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个颜色恒常认知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110.
手持移动界面功效是小屏幕显示界面设计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实验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手机界面的前景和背景颜色搭配、界面呈现方式(图标或文字)等对手持界面操作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前景和背景颜色搭配对手持界面操作效率有显著影响,界面呈现方式对操作效率有一定影响,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问卷调查结果与实验结果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