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2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43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8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王轶楠 《心理科学进展》2016,24(9):1422-1426
自尊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经典核心概念之一, 近年来也备受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关注。已有的脑成像与神经分泌研究结果显示, 特质性自尊和情境性自尊拥有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共享的神经机制, 更为重要的是, 特质性自尊会通过影响个体在社会排斥情境中的大脑活动与神经内分泌反应, 调制他们的情境性自尊。为了全面而系统地揭示自尊的内涵与机制, 未来的研究亟需一个整合性的理论框架, 能够将不同类型的自尊, 应激反应模式, 以及大脑特征间的关系加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72.
朱滢 《心理科学》2016,39(2):474-478
本文评述了《科学》和《自然》杂志2015年的两篇文章。《科学》上的文章“心理科学的重现性”对100项心理学实验进行了重复验证。结果表明,只有大约多于1/3的原始研究能够重复。该文章对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作了分析,并指出这不是心理学的挫折。我们强调科学精神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因而科学才能处在不停的探索中。《自然》上的文章“P值仅仅是冰山的一角”,批评了个别心理学杂志禁用P值的做法,指出研究者应该在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等实验的前期阶段下功夫,才能防止心理科学的坍塌。我们结合国内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就改进心理学研究生的实验训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73.
Q矩阵是认知诊断评价的基础和核心要素, 它反映了测验的构念和内容设计, 直接影响着测验诊断分类的效果。本文采用Monte Carlo模拟, 研究了6种属性层级关系下, 不同的Q矩阵设计对于认知诊断效果的影响。用模式判准率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从分类准确性和稳定性的角度来评价诊断效果。实验结果表明:(1) 不同属性层级关系下, 分类准确性会随着测验长度的增加而提高, 但当测验长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 会出现“天花板效应”; (2) Q矩阵中R*的个数(NR*)会影响测验的分类准确性及稳定性:NR*越大, 测验的分类稳定性越高, 当测验长度为属性个数的整数倍, 且NR*为测验长度相对属性个数的最大奇数倍时分类准确性最高; (3) Q矩阵中除R*以外的项目考察的属性个数会随着属性层级关系的不同对测验的分类准确性和稳定性产生不同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 本研究提出了进行诊断评价时Q矩阵优化设计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74.
具身认知理论的代表知觉符号系统认为知识表征具有知觉特点,并假设语言理解中对于所涉及概念及其隐含属性会即时进行知觉模拟。当前研究采用句图匹配范式,通过三个实验探讨句子理解中是否会对物体隐含颜色属性进行知觉模拟及其具体条件。实验1沿用经典范式验证语言理解中对物体隐含颜色存在知觉模拟过程。实验2通过变化句子前语境考察语境是否支持对于物体隐含颜色知觉模拟的影响。实验3进一步考察当颜色属性与其对应物体存在稳定关联时(即具有高颜色诊断性的物体),在不同语境作用下是否会引起知觉表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语言理解中知觉模拟过程是灵活的,语境改变会引起读者所激活的物体颜色知觉表征发生变化,并且对于高颜色诊断物体,即使缺乏支持语境,读者仍然会对句中隐含的物体特定颜色进行知觉模拟。  相似文献   
975.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16,48(4):444-456
镜像神经元是一种感觉–运动神经元。它的典型特征是在动作观察和动作执行两个阶段皆被激活。多年来, 由于研究伦理的限制, 研究恒河猴时使用的单细胞电极植入方式无法应用于人类, 因而不能确定人类大脑皮层是否也存在着具有同样功能的神经细胞。但是通过脑成像技术, 神经科学家确定人类大脑皮层存在着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脑区, 称为“镜像神经系统”。文章对镜像神经元及其人类镜像神经系统的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 指出:(1)由于镜像机制把动作知觉和动作执行进行匹配, 观察者仅仅通过他人行为的知觉, 就激活了执行这一动作的神经环路, 产生了一种他人动作的具身模拟, 因而可以直接把握他人的行为意图; (2)镜像神经元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动作知觉与动作执行的双重激活功能支持了身心一体说, 从方法论上证明了身心二元论的缺陷, 为身心的整体观提供了神经生物学的证据; (3)镜像神经机制把他人的动作与自己的运动系统相匹配, 以自身动作的神经环路对他人的动作做出回应, 促进了人际理解和沟通, 成为社会沟通的“神经桥梁”。  相似文献   
976.
K. K. Tatsuoka和她同事研究的规则空间模型(RSM)是一种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认知诊断模型, 但是Tatsuoka的RSM是由学科专家先从已编制的测验中抽取出属性, 然后给出测验的关联Q阵, 再由该Q阵导出属性间的层级关系。已有研究证明, 这种做法所得到的属性间的层级关系难以保证是正确的, 甚至难以保证属性间的层级关系是唯一确定的。这里利用贝叶斯网进行结构学习, 从被试的属性掌握模式中挖掘出属性间的层级关系, 学习所得到的层级关系可以用来验证由RSM中的方法得到的层级关系。模拟实验和实证研究的结果都显示了该方法所得到的属性层级关系是有参考价值的, 可以为命题或测量专家带来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977.
张庆  张杰栋  胡思源  刘嘉 《心理学报》2011,43(11):1229-1238
快速探测到环境中具有生态意义的信息是适应性行为的一种重要表现。本研究采用注意捕获范式检验具有生态意义的信息是否能够被注意系统自动化加工。具体而言, 我们考察对负性面孔中的生态意义信息的加工是否受任务和知觉负载的影响。在实验一中, 我们发现负性面孔相对于中性面孔在高低知觉负载下的注意捕获能力没有显著差异, 表明负性面孔在高低负载下都具有加工优先性。为了分离刺激突显性与生态意义二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实验二中, 我们将负性面孔刺激替换为具有突显性但不含有生态信息的颜色块刺激, 发现颜色块在高知觉负载下的注意捕获效应显著低于低负载, 即知觉负载能够显著影响其注意捕获能力, 表明负性面孔在实验一中的效应应归因于其本身携带的生态信息。由此, 本研究展示了具有生态意义的视觉刺激能够得到视觉系统的自动化加工。  相似文献   
978.
急性心理性应激诱发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理性应激源分别通过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HPAA)和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sympathetic-adrenal medulla axis)诱发神经内分泌反应。唾液皮质醇被认为是检测急性心理性应激所诱发的HPA轴反应的稳定指标。以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TSST)及其变式作为应激源, 以HPA轴的反应作为应激指标, 影响个体在急性心理性应激情境中发生特异性神经内分泌反应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学、环境和应激频率三大方面, 未来应加强急性心理性应激所诱发的神经内分泌反应的纵向研究。  相似文献   
979.
低地位群体的外群体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琼  刘力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7):1061-1068
内群体偏好是群际关系中较为普遍现象。但是, 近来研究发现, 在低地位群体中存在着外群体偏好现象。社会认同理论、社会优势理论和系统公正理论从不同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社会认同理论关注情境因素的作用, 它描述了在何种情境下, 外群体偏好可能会出现。社会优势理论认为, 低地位群体成员的社会优势取向水平会决定其究竟是反抗现状还是接受现状。系统公正理论提出, 系统公正动机会使低地位群体成员支持与其内群体利益相违背的现存等级系统。每个理论各有优劣之处, 将各理论进行整合是值得考虑的研究方向。本文提出, 在解释低地位群体的外群体偏好现象时, 社会认同与社会优势取向之间可能会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80.
消化不良的研究一直引起胃肠病家们的极大兴趣 ,其原因很清楚 :消化不良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在每位胃肠科医生的临床实践中 ,确实占有相当分量。对消化不良的诊断 ,适当的检查和处理远非易事 ,即使是参考了已有的全部检查材料 ,许多消化不良病人显然并未发现可导致其症状出现的疾病过程或病理学改变。许多医生在向这些病人解释检查结果 ,作出诊断和提出治疗方案时 ,也都“心犹未尽”。因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进行哲学思考 ,选择合理、简便经济的诊断方法 ,有利于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的诊断率并对消化不良的治疗做出临床指导。1 命名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