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董婧 《美与时代》2013,(3):50-52
杨家埠年画童子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杨家埠年画艺术特点的极好诠释,充分表现了杨家埠年画的朴实大方、憨厚纯净,具有很浓厚的乡土气息,展现了农民的简单而又至真、至善、至美的纯真性格。这不仅仅与中国年文化的深厚影响有关,而且也与人们朴实的民俗心理有关,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发展的憧憬。  相似文献   
72.
更正     
《美与时代》2013,(5):89
本刊2013年4月(上),总第504期第50-51页《浅议杨家埠年画题材的发展与探索》一文(包括摘要部分)中共6处"木板年画"均应为"木版年画"。因我们的疏忽造成以上失误,特此更正,并向作者、读者致歉。  相似文献   
73.
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画科中出现较早的一科有其悠久的历史,作为人物画中一支的帝王肖像绘画,出现时间虽晚却有着特殊的形式和意蕴.纵观历朝的帝王肖像画.画中帝王肖像都是以锦冠华服的朝服形象出现,即使在《步辇图》中唐太宗李世民以便服的形象出现也是一派皇家风范,彰显帝王至尊.到北宋真宗朝时,宋真宗的御容却出现在一幅宗教题材的画像中,而且还是以菩萨随侍的形象出现.这种帝王御容同宗教题材相结合的表现形式的出现绝不是偶然,而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当时社会民众对佛教、道教的宗教信仰,以及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需要使得这种绘画形式的出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4.
视觉感觉记忆在字音选取作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四项实验探讨了视觉感觉记忆(VSM)在字音选取作业中的作用。实验材料为48个汉字。实验结果表明:当被试只能利用短时记忆(STM)中的信息进行选取作业时,能选取的汉字数与转换到STM中的汉字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当被试可以同时利用VSM和STM中的信息时,能选取的汉字数要显著多于转换到STM中的汉字数。这表明,人能根据字音特征从VSM信息中选取字符。  相似文献   
75.
吴国良 《管子学刊》2014,(3):117-120
齐瓦当是指以齐国故都临淄为中心,范围涵盖齐境内广大地区所出土的、年代为周至两汉的瓦当,与秦雍城瓦当、燕下都瓦当组合称三大主流瓦当艺术体系。齐瓦当是实用建筑构件与美术创作结合的艺术产品,具有很高的学术、艺术、考古价值,为当今书法、绘画、艺术设计、工艺美术等艺术创作提供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76.
王丽心 《法音》2004,(1):17-18
我认识慧禅法师是从其画作开始的。他俗名史国良,这在当代中国画坛上也算得上是一个极为响亮的名字。而自他归依佛门,身披袈娑,我们相互间便有了谋面、合作的机缘,这就是所谓的佛缘吧。慧禅法师幼年便喜欢画画,曾在某少年宫美术班学习。随着一步步的进取,他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画画、教书使他有了专业画家的殊胜条件,凭着自己的拼搏,国家一级画家光环也顶在了头上,其画作曾荣获第23届蒙特卡罗国际现代艺术大奖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奖。如今这位有成就的画家步入了佛门,似乎让人有几分的不理解。画界一时传闻炽盛…  相似文献   
77.
李小强 《佛学研究》2004,(1):244-251
本文主要论述净土信仰在大足石刻发展历程上的作用。以唐宋时期大足石刻的造像为例,说明净土信仰为大足石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内容、充足的精神动力,其发展历程无不与净土信仰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8.
20世纪30年代初,陈悦之的<弃名图>标志着中国油画中的农民真正步入艺术史,并在此后的几十年间一度成为重要的表现对象.不同时期的农民题材作品风格迥异,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潮,也反映了中国油画家们笔下不一样的艺术视觉和风格.  相似文献   
79.
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最非凡的女性,在她那意味深长的无字碑树立起来的同时,其人生经历就被人们反复地讲述,由此形成了很多重点各异的版本,令人回味无穷.千年来,她既遭到过多少激烈的抨击,也得到过多少热情的赞扬,这些咒骂与赞颂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反映出时代的更迭和人文的变迁.  相似文献   
80.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民众思想是产生道教的基础 ,而道教自产生之后便渗透到中国民众底层 ,以其宗教形式、精神、思维方式比起国本位的儒教更多地支配着中国百姓生活及民俗文化。中国戏曲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其源起与民间宗教的祭祀有着密切的关联 ,受道教的影响极为深刻。在闽台文化这个中华文化的子系统中 ,道教对闽南戏曲的影响更为深远 ,乃至产生由道士演出的“打城戏”。本文拟从史学、哲学、社会学等角度对道教与闽南戏曲的种种关联进行一番梳理 ,并试图以此探索闽南人的思想文化特点。一、道教和福建道教中国道教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