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4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31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现代服装工业的发展中,服装设计的创新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国民消费心理的变化越来越倾向于追求服饰的个性化和多元化,这更对服装设计提出了迫切的需要。本文围绕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思维进行解读,对创意思维的训练和创意的采集方法进行探讨,为开展创意趺床设计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2.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纵观意境审美的发展脉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虚实相生的观点。意境中的虚实关系以意象作为实处探讨的起点,以境界作为向虚延伸的方向,最后在圆融中获得统一,走向融合,完成意境最终的虚实相生。只有做到虚与实的圆融,才能使意境的审美活动在主体的意识系统得到恰到好处的表现,同时也才能产生相应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93.
中国书法是一种线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抽象表现艺术.因此,它既不是"纯形式",也不是再现性的绘画或装饰性的图案.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说,书法与绘画虽有相似的一面,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古人所谓"书画同源"或"书画同体",实际上并不是指书与画在形体、结构、笔画和表现方法上的趋同.书与画的"同",从根本上讲,是"同"在对生命意趣的表现上面.中国书法的美本质上更应该说是一种动态的美、内容的美、意蕴的美或表现的美.  相似文献   
194.
195.
阅读能力是运用英语的主要能力之一,阅读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本文基于受词汇量、文化背景知识等因素的制约而导致的学生的阅读成效低下的现状,探讨了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五个方法。  相似文献   
196.
车传益 《天风》2004,(10):46-46
1998年,我与妻子相识于美丽的羊城--广州,年底返乡就携手迈入了婚姻的殿堂。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妻子却迟迟未孕,原本看上去很结实的身体,开始频频光顾起医院来,医院是换了一家又一家,仍于事无补。 无奈之际,2000年秋,我们重返广州,一边治病,  相似文献   
197.
对世纪之交金融风暴的系统科学研究,突显了其中的系统拓扑论方法,它不但能刻画经济,也能刻画生态;不但能刻画客观,也能刻画主观,而且还能把多维统一起来,为21世纪提供认知武器。  相似文献   
198.
采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探讨了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常用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高原训练期间常用的生理指标有心率、最大摄氧量、血氧饱和度和血压,高原训练期间常用生化指标有血尿素、肌酸激酶、血睾酮(T)、皮质醇(C)、T/C和尿生素。高原训练期间生理生化指标能为运动员的训练效果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9.
20世纪80年代,杨春时的《审美意识系统》《艺术符号与解释》等著作,初步形成了关于审美超越性的理论,并为其找到了一个理论基石--人类意识的总体结构理论.之后,他汲取西方现代哲学、中国老庄、禅宗美学的思想资源,关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在90年代后,《生存与超越》《走向后实践美学》等著作,形成了与实践美学分庭抗礼的"后实践美学"体系,而"主体间性"理论是该美学体系的基石,促使中国美学开始向现代美学转型.杨春时的治学心得主要是:常存问题意识,不断超越自我;冲破学科界限,打通人文学科;接收西方理论要使之中国化.要有自己的创造;以思想带动学术.  相似文献   
200.
近年来,依托生态学成长的边缘学科正不断蓬勃发展,因其大多具有新颖的“解题”能力,故在诸多领域都彰显了极强的生命力,宗教生态学也位列其中。然而,从我国宗教生态学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来看,尽管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对微观对象的量化,并能够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假设,但依然缺乏从宏观层面对宗教生态系统整体性质的把握,原因在于事物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涌现”现象是无法通过简单的“加和”或“还原”予以深度揭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