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分析盘锦市艾滋病瘦情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对盘锦市2005年~2013年艾滋病瘦情数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盘锦市2005年~2013年累计报告HIV/AIDS 127例,病例逐年上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以20岁~44岁的青壮年,未婚占54.88%,感染途径以性途径为主,占95.28%,男男同性占61.42%,病例主要发现途径为医疗机构的检测及疾控机构的检测咨询.因此,盘锦市的艾滋病瘦情呈上升趋势,以性传播途径为主,尤其是男男同性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2.
支架内血栓形成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罕见但极为严重的并发症,常导致患者心肌梗死和死亡。其危险因素包括抗血小板治疗、支架因素、介入操作因素、患者及病变因素等。预防的关键在于积极防治上述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延长抗血小板治疗疗程、选择合适的支架类型和操作技术、开发新型支架和抗血小板药物,同时注意冠心病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33.
支架内血栓形成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罕见但极为严重的并发症,常导致患者心肌梗死和死亡.其危险因素包括抗血小板治疗、支架因素、介入操作因素、患者及病变因素等.预防的关键在于积极防治上述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延长抗血小板治疗疗程、选择合适的支架类型和操作技术、开发新型支架和抗血小板药物,同时注意冠心病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34.
农村地区PLWHA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为其提供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的心理支持已成为艾滋病防控领域的重要内容.通过介绍在农村地区开展PLWHA心理支持项目的措施和活动,分析项目的效果和产出,总结项目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为其它地区开展类似项目提供借鉴,并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5.
目前有研究提示艾滋病暴露前药物预防能潜在降低感染风险,如果其有效性得到证实将有很大应用前景.然而处于临床阶段的PrEP正面临一系列伦理问题,如性耻感的消解,性行为去抑制,知情与隐私权,受试者生命安全、知情同意、经济承受力.解决好这些伦理问题,是这项新策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6.
艾滋歧视因其严重危害而成为研究热点,但当前国内各种研究往往存在几个方面的误区:普遍偏重于污名型歧视和认知缺乏型歧视的研究,而对其它歧视动机不够重视;对歧视与认知缺乏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分析;致力于全面性消除歧视而忽视了重点.因此,今后降低和消除歧视不仅应有针对性而且要抓住重点策略.  相似文献   
137.
肖云晓 《天风》2010,(1):F0002-F0002
<正>本刊讯(肖云晓供稿):2009年11月4日至6日,由基督教全国两会主办、湖南省基督教两会和世援社(中国)协办、靖州县基督教两会承办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师资培训在湖南省靖州苗族侗  相似文献   
138.
##正##辽宁省天主教社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04年在沈阳正式成立。"中心"以"实践爱德、见证信仰、服务社会、缔造希望"为宗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多  相似文献   
139.
艾滋病在我国传播主要与注射吸毒者和不安全的性关系有关.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实施了对注射吸毒者实施的清洁针具交换和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以及在娱乐场所发放安全套等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干预措施.国务院于2006年2月12日公布了<艾滋病防治条例>,从法律上对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干预措施予以认可,拟从伦理层面阐述对预防干预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0.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最大杀手,但半个世纪累积的大量流行病学数据与临床试验证据,与发达国家已有的的心血管疾病防控经验,证实心血管疾病可防可控.心血管疾病的预防需要整合平台,多学科参与,综合控制多种危险因素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广大临床医生应积极参与"健康中国2020"战略,领跑健康中国,为提前实现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拐点的目标,开创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控新局面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