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吴明 《佛教文化》1994,(4):20-22
讲了佛法禅定三大系之后,有人希望详细介绍一下三大法系的内容。我想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如来禅法系的内容。下列两表可以图示如来禅定法系的大体分类及基本内容(见表一、二)。 如两表所列,如来禅有四大类,即:一、有漏禅——世间根本味禅 二。  相似文献   
102.
朱万润 《哲学动态》2023,(7):95-103
权利是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依据进化博弈论可重新解释权利。在博弈论的形式化表达中,权利呈现出囚徒困境结构。根据进化博弈论中大量关于囚徒困境的研究可推论出:(1)权利能够在小规模共同体的长期互动中自然地进化;(2)如此进化而来的权利能够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并且遵从权利的约束将导向长期纳什均衡。我们之所以拥有权利,是因为权利是追求自身利益的人们在长期互动中自然实现的均衡,背弃权利的均衡将使整个共同体付出高昂的代价。这种解释无需诉诸上帝的意志等形而上学论证,也不预设意识形态立场,它只需诉诸社会科学所发现的规律以及人们对相关后果的反思。这与现有权利理论的解释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3.
浅唱低吟     
爱的潮水是流淌在心底的。它没有声音,仿佛是害羞的。在很深的夜里,爱浅唱低吟,就只有月亮能够听见。被爱的人还没有发现,而相思越来越浓了。望着河的对岸,爱的人真想呼喊。时光安静地走着。一浪一浪的潮水,拍打堤坝。从涟漪到波涛,是抑制不住的念想与冲动。就这样被折磨。堤是保护水的,也将水阻挡。不知道什么时候,水平静下来。也许是累了,也许是不自  相似文献   
104.
清华简《汤在啻门》中的"地祇"称"地真",容易使人联想到《楚帛书》的"女填"。"女填"应读为"女真",是"女娲"的另一种称法。"地真"和"女真"得名与"真人"有关。真人本指修真得道的人,引申表示圣人、至人或帝王。"地真"和"女真"这种称法是"真"在使用过程中意义泛化的结果,具有明显的道家色彩,对于判别文献的性质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在佛教发展史上,“方便智”的思想内涵经历了从原始佛教到大乘佛教的转变,最终成为大乘菩萨行者重要的修行内容之一,是菩萨从六地登七地之关键.本文考察了以善巧方便思想作为主题的汉传佛教经典,系统地分析了“善巧方便智”的内涵、与“般若智”关系之七种诠释、三数类9种分类,以及显、密二种修证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主要功能分三个方面进行了现代性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6.
优填王是印度古代历史上与佛陀同时代的著名君王,在梵语文学和佛教典籍中一再出现。优填王传说在印度佛教史、社会史、文学史乃至中印文化交流史等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本文系统梳理优填王传说在梵文、巴利文及汉文史料中关于优填王妻及优填王妻与佛陀、僧众等关系的不同记载,旨在考察其所蕴涵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07.
《论语》中“束脩”一词释义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述而》“自行束以上 ,吾未尝无诲焉”句中“束”一词历来颇多歧义 ,主要观点有三种 :一是泛指致师之薄礼 ,二是代称人或人的年龄 ,三即洁身修行之意。经由对“束”一词的历时性、共时性考察 ,可知第一、第三种观点施之于本句解释的不恰当性 ;而从“束”一词的语境义以及“”字的来源发展和与“修”字的区别等方面 ,可证明第二种观点 (以“束”代指年龄 )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8.
乡土中国还没有彻底死去,仍然一息尚存。《鬼之来路——中国的假面与祭仪》是2005年年底买的书,本打算不上心地翻翻,却在不觉中  相似文献   
109.
吴树博 《现代哲学》2022,(1):101-108
“预定论”是新教神学中的基本教义,也是新教神学家解决恩典、救赎等问题的根本途径。作为一个与新教颇具渊源的哲学家,斯宾诺莎构建了一种与预定论多有相似之处的决定论理论。以这些相似性为契机,有研究者认为斯宾诺莎是在新教预定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决定论思想,有人甚至把他视为一个新教哲学家。然而,通过对这两种理论进行对比,我们发现,无论在精神气质、思想前提,还是在具体内涵等方面,二者均有深刻差异。斯宾诺莎所坚持的并非预定论思路上的决定论,也不以新教的预定论作为其直接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10.
王丁 《哲学研究》2022,(6):98-106
谢林的晚期哲学建立在他对黑格尔的批判之上,这一批判一方面确立了“不可预思之在”这一核心概念,另一方面也从更高维度重新唤起了在两者先前的体系筹划中被认为已经得到克服的“根据律”问题。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整个谢林晚期哲学的体系筹划实际上考察的是理性在无力进行自身普遍性中介奠基时,如何解决世界自身的合理性实存问题,而这一问题就反映在得到了更高理解的根据律问题中。尽管谢林以时间性-实践性结构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但它仍然是笼罩在整个哲学上空的阴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