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张宁  张清芳 《心理科学》2020,(2):288-295
研究利用眼动技术考察了汉语口语句子产生中的句法启动效应及其眼动模式。实验采用双宾语句(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介宾语句(主语+谓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和简单句三种启动句类型,听觉呈现启动句后呈现图片要求被试用句子进行描述,目标句类型为双宾语句或介宾语句。结果发现,启动句类型影响了目标句的句法选择及对图片中不同客体的注视时间比率及注视顺序。无论产生的目标句是否与启动句句法结构一致,双宾语句启动下对间接宾语的客体注视时间比率更高,且更多地优先注视间接宾语,介宾语句启动下对直接宾语的客体注视时间比率更高且更多地优先注视直接宾语,而在简单句启动条件下,眼动注视模式则会受到所产生目标句句法结构的影响。行为结果和眼动指标都支持了两阶段理论中结构选择和内容计划两阶段的观点。  相似文献   
52.
丁理华 《美与时代》2014,(10):111-111
日本动漫在国际上享有重要地位,一直都是动漫中的佼佼者。在日漫制作过程中其动画与漫画尽管可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或产业链构成,但相当大一部分动画都是改编于原作漫画。然而,虽然两者在叙事、表现方式上存在很多共同点,但两者因载体不同,动画与漫画的分镜却又有着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53.
本文从菜单结构、菜单选择的顺序、菜单选择的挑选和菜单引导四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国外80年代以来的菜单界面设计的工效学研究,并对这些研究作了简要的评述.最后,本文还对开展我国的菜单界面的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4.
中药复方的顺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55.
龚银清  李红  方美玲 《心理科学》2005,28(6):1318-1323
学前儿童时期是各种推理能力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本研究采用Frye和Zelazo等(1996)所设计的“二进二出”装置,设置了规则顺序、规则类型的规则推理任务,采用个别实验法,研究了90名3~4岁儿童规则推理能力的发展。在本研究条件下,结果发现:1.当规则呈现顺序不同时,儿童规则推理成绩差异显著,先呈现哪个规则,则利用这个规则进行推理的成绩就较好;2.不同规则类型下儿童的推理成绩差异极其显著,竖直规则下的推理任务更容易;3.3.5~4岁是儿童二维合取规则推理能力发展的快速期。  相似文献   
56.
汉语主动句、被动句的命题表征项目顺序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金桥  莫雷 《心理学报》2006,38(3):317-323
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句子—图画验证任务(sentence-picture verification task )探讨了中国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被动句所形成的命题表征中项目顺序特点。结果表明,无论是语义水平较高的不可逆句,还是语义水平较低的可逆句,中国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被动句所建构的命题表征中项目顺序均为“施事→受事”。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中国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和被动句时,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表层结构(汉语主动句的语言表达顺序为“施事→受事”、汉语被动句的语言表达顺序为“受事→施事”)建构相同的深层结构(语义内容的命题表征项目顺序“施事→受事”),可能是一个按照“施事→受事”固定方向进行的系列认知心理加工的过程  相似文献   
57.
白学军  刘旭 《心理科学》2014,37(5):1140-1147
提取诱发遗忘是指对先前学过的部分材料进行提取练习会使与练习材料相关的其它材料发生遗忘。目前该现象存在抑制与非抑制理论之争。本研究以64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考察项目强度和测试顺序对提取诱发遗忘的影响,对上述争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只有高强度项目才会引发提取诱发遗忘;(2)当控制由测试顺序所产生的输出干扰效应后,高强度项目仍然会引发提取诱发遗忘。本研究结果支持了提取诱发遗忘的抑制理论。  相似文献   
58.
袁潇  李永娟 《心理科学》2015,(2):388-393
反事实思维是对过去发生事情进行否定而产生的假设性思维表征,对行为改变和绩效改善有显著影响。因此,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策略,反事实思维常常被用于行为干预的研究。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反事实启动/经验启动)被试间实验设计,以4种常见的行人不安全行为为实验材料,运用顺序启动范式的语义启动分别激活自变量的两个水平,将遵守交通规则行为意向的评分和反应时双变量作为因变量指标,探索反事实思维对行人安全行为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与基线水平和经验启动相比,反事实启动诱导产生的行人交通安全行为意向更加积极,并且产生的自动化水平更高。文章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对安全管理实践的启发。  相似文献   
59.
本研究采用2×3被试内设计,通过操纵不同性质信息的反馈比例和反馈顺序,重点考察了反馈顺序对决策信心动态建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反馈比例条件下,当个体接收到的正性反馈多于负性反馈时,个体的决策信心上升,反之则下降;当个体接收到的正性反馈等于负性反馈时,个体的决策信心下降,表现出"负性偏向";(2)"先扬后抑"与"先抑后扬"的信息反馈顺序对决策信心的动态建构产生了不同影响,表现出类似于"近因效应"的现象,"惊讶假设(surprise hypothesis)"可为此提供解释。本研究表明,在决策信心的动态建构过程中,信息的反馈顺序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0.
本研究目的是考察4岁儿童的自传式回忆的表述特征。研究对象为76名4岁儿童(男25,女51),让他们在实验室中面对陌生实验员和另三名儿童讲述自己过生日的经历。对录像材料的编码分为四个维度:对事件回忆的逻辑顺序性、事件内容的丰富性、表述的主动性以及讲述时的身体姿态。结果表明:(1)儿童在对过去事件做自传式回忆时,在事件回忆的逻辑顺序性方面,能够独立地按照事件发生顺序回忆的儿童占36.8%。(2)在进行自传式回忆时,儿童每人平均说出1 7个事件,25个字。(3)4岁儿童在陌生情境中对过去事件进行自传式回忆的能力表现接近于正态分布。(4)4岁儿童自传式表达的主动性与顺序性及含字量之间,事件个数与含字量及顺序性之间,顺序性与体态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