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分别以经度数和语言等级数为材料,采用快速刺激分类范式,通过两个实验试图分离出SNARC效应中的数字大小和顺序信息。结果发现,被试在对东经经度数的加工中存在SNARC效应,对西经经度数的加工出现反转的SNARC效应;正数组被试在汉语等级数加工中出现反转的SNARC效应,在日语等级数加工中出现SNARC效应,而负数组恰好相反。本研究表明,数字SNARC效应在大小信息和顺序信息中出现了分离,相较数字的大小信息而言,数字的顺序信息对SNARC效应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2.
Ernst P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6):775-793
时间加工是认知加工的内在属性。因此, 理解发生在知觉或更广泛的认知过程中的时间加工极为重要。为了应对中枢信息加工所面临的外部挑战, 大脑显然已形成了一些用于整合信息的特殊时间窗。已经发现, 其中一个时间窗介于数十毫秒的范围内, 它用于为意识活动产生必要的建构单元。来自反应时、时序阈限以及神经元结构振荡反应的研究为该时间窗的存在提供了实证证据。另一个时间窗的作用范围是2~3秒, 它用于产生“主观现在感”或作为使知觉体的标识保持不变的时间整合区间。支持该窗口存在的实验证据来自时距再现、两可图形、感觉运动同步以及神经生理学研究。还有一种时间窗以昼夜节律的形式存在。所有的心理和生理功能似乎都有着24小时的周期性变化。时间窗的紊乱会以神经或精神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恰恰表明了在基础研究之外对时间加工进行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3.
采用句子—图形验证任务(sentence-pictureverificationtask)探讨了印尼学生理解印尼语主动句、被动句所形成的命题表征中的项目顺序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语义水平较高的不可逆句,还是语义水平较低的可逆句,印尼学生理解印尼语主动句和被动句后所建构的命题表征中项目顺序均为“受事→施事”。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印尼学生理解印尼语主动句和被动句时,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表层结构(印尼语主动句的语言表达顺序为“施事→受事”、印尼语被动句的语言表达顺序为“受事→施事”)建构相同的深层结构(语义内容的命题表征项目顺序“受事→施事”),可能是一个按照“受事→施事”固定方向进行的系列认知心理加工的过程。  相似文献   
34.
采用句子理解任务分别探究了5~7岁的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在单独提及顺序线索,提及顺序线索和重读线索共现两种条件下代词加工的表现。研究结果表明,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不像智商和工作记忆广度匹配的同龄典型发展儿童一样能够单独利用提及顺序线索加工代词,即倾向于选择首先提及的实体作为代词的指称对象,而表现为随机选择代词所指。当提及顺序线索和重读线索共现时,典型发展儿童在两条线索一致和冲突时都倾向于依靠重读线索加工代词,而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对两条线索都不敏感,表现为随机选择代词所指。这表明5~7岁的汉语高功能儿童不能够利用这两条线索加工代词,在利用语篇突显性线索加工代词方面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35.
灵活的策略转换是个体有效地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策略转换需要成本已得到大量证明,但策略转换成本是否为对称转换成本尚无定论。基于已有研究,对策略转换中存在策略顺序困难效应与较差策略顺序调节效应两种典型的顺序效应进行了具体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对称策略转换成本可能是对称转换成本与策略顺序困难效应之和的假设,并进而提出设想:可通过操纵时间变量来分离策略顺序困难效应与较差策略顺序调节效应。此外,从策略转换成本的角度创新地阐释了策略选择的惰性与倒退现象。  相似文献   
36.
记叙文中倒叙事件的时间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先友  刘地秀 《心理学报》2009,41(8):684-693
采用移动窗口阅读技术探讨记叙文中倒叙事件的时间表征模式。实验1检验了实验材料的适宜性, 实验2、3分别采用照应句范式和探测技术探讨时间顺序假设与背景信息假设的合理性。结果发现: 当事件E1和E3间的背景关系模糊时, 支持时间顺序假设; 事件E1和E3间的背景关系突出时, 支持背景信息假设。据此可以得出: 倒叙事件与前面事件间的背景关系突出时, 其表征为E2-E3-E1-E4模式, 背景关系模糊时, 则为E1-E2-E3-E4模式。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考察4-5岁儿童数数行为的规则性和策略化应用特点。研究选取了104名幼儿园中班儿童(年龄范围4-5岁),男女各半,采用现场实验法进行了逐一测查,测查任务为标准计数任务和数字复制任务。结果发现:4-5岁儿童的数数行为已经遵循一些数数规则,如固定顺序原则、一一对应原则和基数原则;但该年龄段的儿童还不会自发地把数数作为问题解决的策略应用于比较两组物体数目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38.
王贞琳 《心理学报》2000,32(2):183-189
儿童人物画突出的结构特点是比例不协调。该研究考察了三百多名4.5-6.5岁幼儿的人物画,发现4.5岁到6.5岁幼儿自由画人躯干面积和头的面积的比值平均为1.30,头的面积稍小于躯干的面积;自由画人躯干与头的面积的比值在4.5到6.5岁之间,变化曲线呈“N"字形;这一比值的变化是和幼儿对于人体结构的认知发展有关的;临摹标准比例范画对于幼儿人物画的结构有显著影响,但是除了4.5-5岁之外,临摹画人与自由画人躯干/头的比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改变绘画顺序以及身体部位的功能性夸大对于幼儿人物画结构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9.
《学海》2014,(1):217
<正>《学海》的引文出处均采用尾注(文末注)。作者投稿请遵照以下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一)普通图书(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著作名/译者/出版年/页码茅盾:《神话研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14页。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30—35页。(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著者/析出篇名/文集编者/文集题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相似文献   
40.
文本内容和图文顺序对图片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儒德  徐娟 《心理科学》2006,29(5):1076-1080
给同一张图片配以两段不同内容的文本,并将文本与图片按照文先图后、图文同时、图先文后三种不同的顺序分别呈现给6组共90名大学生被试阅读,以考察被试对图片中不同涵义的理解效果。结果表明:1)文本内容效应显著。图片中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涵义得到了更深的加工,与本文内容不相关的涵义得到了更少的加工。2)在对图片中与被试先前经验的自然预期相符的涵义的加工上,图文顺序与文本情境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在对图片中非自然预期涵义的加工上,图文顺序与文本情境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