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2篇
  8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音乐表演影像材料的情绪诱发功能有音乐和影像的共同优势,但目前缺乏以音乐表演为内容的情绪音乐影像库。试图建立可供相关研究使用的情绪音乐影像系统。根据前期研究使用过的材料、相关研究结果及音乐专业人士的建议,收集分别表达愤怒、恐惧、悲伤和开心的音乐,包括歌剧、交响乐、民乐等,剪辑为30秒左右的片段,非音乐专业被试对材料的情绪类型和强度进行评定,最终筛选出能有效诱发目标情绪的64条音乐影像材料。未来可在测量指标的客观性和审美性及被试和音乐材料的样本量两方面改进。  相似文献   
252.
音乐情绪识别能力是利用音乐开展情绪调节的基本条件。传统的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具有独特韵味的中国民族音乐反映了中国人独有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在情绪调节和音乐治疗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是研究音乐情绪识别的有效音乐刺激。本研究采用跨通道情绪启动范式, 通过人际反应指针问卷筛选出高、低共情组被试各36人参加脑电实验, 考察共情能力对中国民族音乐情绪识别的影响。脑电数据显示, 在进行中国民族音乐情绪内隐识别时, 将宫调和羽调音乐作为启动刺激, 诱发了中期的P2、N400以及晚期正成分LPC (Late Positive Component)。低共情组P2和N400成分的波幅大于高共情组, 高共情组LPC成分的波幅大于低共情组。本研究第一次从电生理层面考察了不同共情能力的个体在进行中国民族音乐情绪识别时的神经反应差异。高低共情组在中国民族音乐情绪识别不同阶段的注意投入可能影响了其对音乐刺激的感受, 进而影响音乐情绪识别。  相似文献   
253.
《赞美诗(新编)》的编辑出版反映了中国基督教界对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探索,对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所收录作品的艺术特点,对于当前继续深入推进基督教赞美诗音乐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赞美诗(新编)》是当代中国基督教最通用的赞美诗歌集。1981年,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决定编撰新的赞美诗集,并在《天风》刊登启事,号召全国基督徒谱写赞美诗。  相似文献   
254.
视觉表象扫描加工可塑性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分别检测20名飞行员和10名老年被试及其相应控制组的表象扫描加工水平,旨在探讨表象扫描这一典型视觉空间认知加工所表现出的可塑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表象扫描加工水平既没有因外界系统的训练而发生功能增强的练习效应,也未出现随年老化过程所表现出的功能显著下降的年龄效应。研究提示,由于受大脑神经细胞活动特性改变的影响,表象扫描加工能力更多地表现出了其认知加工的相对稳定性或可塑性较低的认知特性。  相似文献   
255.
你是谁?对自己有什么评价?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你很可能会查一下自己的历史,查一下你过去的经历——使人难以挣脱的经历。你用什么词语描述自己呢?这些词语是你十几年积存下的小标签吗?你是不是经常用许多固定的词语来描述自己?也许,这些自我描述词语包括下述自我描述标签:“我胆子太小”、“我挺害羞”、“我很懒”、“我没有音乐细胞”、“我总是笨手笨脚的”、“我记性不好”等许多“我怎么怎么”的词语。  相似文献   
256.
曾颖  夏天生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9):1596-1606
近年来, 随着音乐的神经科学与神经美学的发展, 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即音乐的神经美学。这一研究领域关注音乐审美的心理过程和神经机制, 将注意力集中于音乐审美活动中的感知、认知和情感解释。音乐审美加工引起了相应的审美反应, 其中有三种音乐审美反应得到研究者更多的关注, 即音乐审美情绪、判断与偏好。研究者围绕这三种反应, 对音乐审美反应的知觉、认知、情绪加工和影响因素以及其神经机制展开研究。这些研究为我们理解音乐和美学的行为与神经机制提供了经验性证据。  相似文献   
257.
老子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音声相和”与“大音希声”是其以哲学的慧眼,对音乐美的深刻推断,本文从音声相和-音乐美的哲学,大音希声-音乐美的境界,探讨老子的音乐审美观。  相似文献   
258.
孙月 《天风》2018,(4):15-16
近来,中国基督教界时常谈论“圣乐中国化”的问题,既然其作为中国基督教音乐发展的核心观念被提出,就有必要思考一下它在当下的重要意义及可行性。为什么要提倡中国化?中国化的圣乐主要有哪些存在方式?如何去实践并实现圣乐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259.
本文通过2个实验,初步探讨汉语声音概念词的垂直空间隐喻表征。实验1先视觉呈现声音概念词,要求被试对随后在屏幕上方或者下方呈现的图形进行形状判断;实验2要求被试先对声音词进行音高判断,再判断图形。结果只在实验2中发现隐喻表征,说明声音词的垂直空间隐喻表征需要一定的条件。后期问卷调查后发现,声音词普遍存在多种表象,且声音并不是首先激活的。意味着声音词的垂直空间隐喻表征需要较高的声音音高维度的语义凸显度,需对声音概念进行较深层次的语义加工,才可激活垂直空间隐喻表征。  相似文献   
260.
初见则旭法师,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此之前我对他有所耳闻,这位僧人致力于中国佛教音乐的推广和发展,曾多次受邀到国内各处佛教圣地演出,也曾作为特邀嘉宾出访国外进行表演,演唱的佛教歌曲广受海内外听众的好评。见到则旭法师那天,他身着一袭灰色僧衣,目光清亮通透,声音柔和有力,就像他演唱的佛教歌曲一样,给人带来平和喜悦,让人见之、听之便会缓缓升起对佛法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