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汪伊举 《学海》2003,1(2):35-44
革命是指社会进入了以解决个人问题、全球和全人类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时期。在此时期,理论主要是表达个人的思想观点、追求共识和表达自由的权利;真理也从一元性走向多元性,精神文化、思想学术的发展和繁荣有了不同于革命时期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2.
即将过去的20世纪,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是一个取得了有史以来最为辉煌成就的世纪,是一个哲学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的世纪。20世纪中国发生三次社会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改革。与此相应的是,20世纪中国发生三次哲学革命:资本主义的哲学革命;无产阶级的哲学革命;无产阶级哲学的自我革命。第三次社会革命和哲学革命正在进行之中,预计要到下世纪中叶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23.
论伊斯兰教的妇女观安徽省蚌埠市旅蚌清真寺穆华芬各位朵斯提,色兰!我作为穆斯林女性,参加这次全国首届"卧尔兹"演讲比赛感到很高兴,我愿借此机会就伊斯兰教关于妇女的社会地位问题作如下演讲,并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大家都知道,妇女是家庭的主要成员,是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4.
在《共产党宣言》中,间性主体性伦理定位带来的存在感、真挚伦理情怀带来的关怀感表征着作者间性叙述立场满足了受众主体性诉求,符合无产阶级革命伦理主体论;真理逻辑的感召力、思潮甄别的说服力、美好愿景的关怀力、策略可行的吸引力、强大“共同体”的向心力构成了其内容的针对性,满足了受众发展需要和期待,彰显了无产阶级革命伦理目的论;文章结构裂变加强了文本的感召力,抑扬顿挫的散文韵律美、生动形象的文学意境美、情真意切的演讲鼓动力、雅俗共赏的语言通俗美形成的语言创新提升了文本感召力,共同促成了其形式的创新,符合了受众接受审美心理需要,彰显了无产阶级革命伦理方法论。这三重逻辑是对革命伦理关系的正确判断与运用,也是学界讲好中国故事、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走向世界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25.
田素良 《天风》2009,(4):22-23
山东省单县地处鲁西南,是个革命老区、农业大县、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城周边与河南、安徽、江苏接壤。在这个享有“青山羊之乡”美誉的地方,“主的羊”遍布全县各个角落,教会发展很快,福音兴旺。  相似文献   
126.
宋婕 《现代哲学》2013,(1):42-53
文化的“革命”,是贯穿毛泽东一生思想与实践的核心内容,毛泽东的文化革命所要做的,首先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文化权利立场,将文化的话语权归还大众,从而实现文化权利的颠覆式重构.  相似文献   
127.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大肆侵犯中国。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节节败退,日寇很快侵占了大半个中国。日寇所到之处,惨绝人寰地实行“杀光、烧光、抢光”三光政策,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国家危亡,民族危亡,已到了紧要关头。只有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  相似文献   
128.
吕绍勋 《天风》2011,(9):26-28
一百年前的中华帝国,风雨飘摇。清政府腐朽堕落,民不聊生;列强虎视眈眈,皆有并吞华夏之志。从1894年檀香山兴中会的成立,到1911年武昌起义,再到1912年清帝退位,建立民国,在中国这片热土上,揭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因1911年是辛亥年,史称这场革命运动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不但是一个历史事件,它更是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象征。它带来一种新的政治观念和生活理想。  相似文献   
129.
巨赞是中国现当代最重要的佛教改革家之一。其佛教改革思想继承了太虚佛教革命思想的精神、主旨,及其“人间佛教”思想的内核——大乘菩萨行,并注入了更多现实性因素,可谓太虚佛教革命和“人间佛教”思想的实践。它在根本上推动着佛教与人生、时代、社会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0.
毛泽东的革命人道主义主张合理利用暴力争取人民民主,争取人民人身、财产等权利,重视人民的利益,提倡人民的真正平等、亲爱互助,尊崇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内容非常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种人道主义除了继承辛亥革命以来的人道主义精神外,也直接继承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人道主义,并间接继承了法国大革命及美国革命的人道主义。毛泽东的革命人道主义带有中国传统的人道主义思想色彩,又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