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包括长时记忆视优效应的三项实验。实验一使用汉语为学习材料,北京人与广东人为被试;实验二使用英语为学习材料、美国人与中国人为被试;实验三使用日语为学习材料、日本人为被试。三项实验都有视觉、听觉两种呈现方式。三项实验的结果都有利于证明频率差异假设,即如果在书面言语中经验某字词的频率高于在口语中经验该字词的频率,则该字词的视觉呈现优于听觉呈现。  相似文献   
92.
当面孔以群体形式出现,认知神经系统会自动整合情绪信息提取平均情绪,此过程被称为群体面孔情绪的整体编码。探讨其与低水平整体表征的分离,与个体表征的关系及神经活动特点是揭示其加工机制的关键,但目前尚未形成系统性模型。未来应综合利用眼动、神经电生理和脑成像技术,结合注意、记忆及社会线索进一步拓展对其认知神经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同时关注具有认知情感障碍的特殊人群,并从毕生发展的角度探索其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3.
已有行为研究揭示知觉者倾向于认为圆唇音名与圆脸、扁唇音名与尖脸身份一致的效应。为进一步探明该效应在人脑内的加工进程及发生机制,本研究在人名发音启动面孔(脸型判断任务)范式下进行了脑电实验。结果发现,被试在一致条件下的正确率显著高于不一致条件,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不一致条件;不一致条件在大脑中央-顶区诱发出更负的N400成分。结果说明,人名发音与面孔存在形状概念的关联,该结果支持了人名发音与脸型的跨模态对应是共享内涵属性所致的观点。  相似文献   
94.
以往关于面孔吸引力判断的研究多关注视觉信息,忽视了非视觉信息在其中的作用,而现有研究已证实面孔吸引力判断中存在不同感官信息的相互作用,是跨通道整合的。为此,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综合面孔空间模型和贝叶斯因果推理模型,推测在面孔吸引力判断的跨通道整合过程中,当个体根据感官刺激和已有的标准面孔推断不同感官信息是来自同一张目标面孔时,便自然将各种感官信息在大脑中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目标面孔,进行吸引力的判断。未来可将面孔嵌入更广泛的环境中,考察多种感官信息的跨通道整合,并进一步探究跨通道整合的边界条件,以及社会互动中的跨通道整合,以构建更系统的面孔吸引力跨通道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95.
《五台山研究》2000,(1):45-46
五台山是一座宝山。单从植物资源看,这里“嘉木森森,干峦弥布”,“虽寒风劲冽”,“积雪夏飞”,却是“瑞草争芳”,“名花竞发”,野生植物数百种,大部分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其中的中草药长松,就是一种灵药。  相似文献   
96.
面孔对于人际交往至关重要,它能体现人的性别、年龄、身份、情绪状态等,具有深厚的社会性意义。面孔吸引力是指目标人物的面孔所诱发的一种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并驱使他人产生接近意愿的程度,而面部表情则是情绪在面部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97.
恐惧情绪由于其具有威胁性而优先得到有效的加工。其中空间频率作为处理面孔信息的基础成分, 通过不同的神经通路影响恐惧面孔表情的加工。双通路观点认为在皮层下通路上, 低空间频率的恐惧面孔表情存在优先传递性, 高空间频率则主要通过皮层通路对恐惧面孔表情进行精细化加工; 而多通路则能够更加灵活地处理空间频率对情绪加工的影响。未来研究应明确脑区及其子区域在多条通路上的作用, 从而进一步验证视觉信息是如何影响情绪加工的。  相似文献   
98.
时距知觉指对数百毫秒到数个小时时长的知觉, 是日常生活中许多活动的基础。时距知觉受到相当多因素的影响, 如唤醒、注意、动机等。疼痛是一种多维度的心理及生理现象, 包含有感觉分辨、情绪动机、认知评价三个成分。近期研究证明时距知觉会在疼痛背景下发生改变。疼痛背景下时距知觉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健康被试对疼痛面孔的时距知觉; (2)实验室诱发疼痛对健康被试时距知觉的影响; (3)临床疼痛患者的时距知觉变化。探索疼痛背景下时距知觉的变化, 可以为理解疼痛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时间知觉的机制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99.
杨国春  伍海燕  齐玥  刘勋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2):2008-2017
性别信息是人类重要的生物和社会属性, 对性别快速而准确的识别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人类的性别加工具有自动化、刻板化以及不对称性等特点, 并受性别加工主体、其他性别信息、社会类别信息以及高级认知调节的影响。聚焦于面孔和声音这两个性别信息的主要来源, 综述了性别加工的行为和神经机制研究, 并提出了两阶段性别加工模型, 早期阶段为对性别信息物理属性的特异性加工, 晚期阶段为对抽象性别信息的一般性加工。未来的研究可以重点关注性别加工的系统性研究、性别分类和机器学习、以及性别的二相性问题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0.
采用多维面孔任务(face dimensions task)探讨了信息类型和位置对7~17岁儿童面孔加工的作用。该任务通过改变面孔的类型信息(特征和结构)和位置信息(眼部和嘴部),要求儿童对同时呈现的面孔图片进行“相同”或“不同”的判断。研究发现,儿童面孔加工水平随年龄提高,13~14岁表现最好;对面孔特征的加工好于结构加工,而眼部和嘴部的加工差异从11~12岁开始出现;类型信息和位置信息共同作用于面孔加工,表现为儿童在嘴部的特征和结构加工上未出现显著差异,但眼部的特征加工显著好于眼部的结构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